修補政策漏洞 斬斷債市利益輸送黑手--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銀行頻道>>專題策劃>>聚焦債券市場調查案

修補政策漏洞 斬斷債市利益輸送黑手

2013年04月18日09:27        手機看新聞
  証券時報記者 朱凱  萬家基金和中信証券的涉債業務,或因其兩位主要負責人受到司法調查而受損。據了解,事件的導火索是代持、養券以及丙類戶背后的利益輸送。  丙類戶變身  關於事件本身,多位市場人士表示,代持或養券更多是一種“公對公業務”,充其量是屬於監管的灰色地帶,在發達國家也普遍存在。與丙類戶現象比起來,根本算不上什麼。  實際上,常常冠以“某某投資咨詢公司”的丙類戶背后,始終與銀行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謂丙類戶,指的是沒有資格直接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非金融機構法人,具有“寄生虫”性質,利益的歸屬在於個人。  為此,央行、銀監會等部門近幾年不斷加強管理,2011年發文要求各商業銀行暫停丙類戶墊資以及無實際資金往來的撮合、代持等。  丙類戶“空手套白狼”的策略,就是利用銀行的過橋資金,再完成套利以及事后的利潤分成。當然,在債券發行人及承銷機構高管之間,往往“淵源”很深。  去年初,上海地區一家咨詢投資公司負責人私底下曾表示,隻要能提供新債額度,上海弄不到錢,可以去北京找。但經過近年來的大力整治,丙類戶事實上已在逐漸消亡。  隨著信用社、基金及部分券商(皆為乙類戶)頻頻出事,利益鏈條或正在向乙類戶蔓延和變異。這意味著,丙類戶的生存空間已所剩不多。  相關人士表示,此次大動作后,接下來應該會直指丙類戶背后的真正受益者,他們既缺少合規約束,又是利益輸送的最主要來源。從現實來看,隱身於乙類甚至甲類機構之中的丙類大佬們,其噩夢或已來臨。  債市割裂的並發症  這些債市涉案的共同點,在於均發生在銀行間債券市場。而同樣有著新債發行和交易的深滬証券交易所,對此似有天然的免疫力。  實際上,這兩個市場監管的人為割裂,既是造成我國債券市場“銀行間強、交易所弱”的原因之一,也令債市的利益輸送有了溫床。后者的症結在於銀行間債市的交易對手是可知的,人脈在交易中起到重要作用。  與此相關,債券一級發行中的積弊也為偷油者留下了空間。無一例外,迄今發生過的所有涉債案例,其主戰場均為採用簿記建檔方式發行的企業債、中票和短融等。而對於採用公開招標方式發行的國債以及政策性金融債等,利益輸送根本無法實現。  據資深債券投資人士介紹,簿記建檔的主導權在於主承銷商,給誰多少以及按照多少利率給,都可由一人說了算。在此背景下,除關系深厚者可從中獲利外,商業銀行也樂於為此提供灰色資金。市場割裂及發行監管方式的漏洞,使債券市場舞弊案屢禁不止。  此外,兩個市場中發行債券的規模也相差懸殊,並導致資金更多涌入銀行間市場。現階段來看,交易所的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雖然相對公平,但成交量卻難以滿足債券的“批發”需求。作為對債市違規整頓行動的配套措施,兩個市場應盡快打通,完善相關游戲規則,從改良“土壤”著手去解決問題。  分析人士指出,從國際市場的經驗來看,應加強債券發行主體的信息公開程度,同時在交易所市場增大債券融資規模及完善交易規則,“否則,這類風暴隻會令市場惶恐不安。”    
(來源:証券時報)
(責編:曹華、劉陽)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