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養命錢”縮水數千億 養老公平性引質疑--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百姓“養命錢”縮水數千億 養老公平性引質疑

2013年04月17日07:23    來源:半月談    手機看新聞

  

【視頻】戴相龍:養老金賬戶缺口暫時存在

百姓“養命錢”縮水數千億 養老公平性引質疑(網絡配圖)

    編者按 當下中國,關於養老金的任何政策、任何調查、任何質疑都會引來巨大關注和討論。因為,隨著“養兒防老”時代的逐漸遠去,養老金已成為人們退休后生活的主要依靠。對於大多數老年人來說,養老金就是“養命錢”。

  政府責無旁貸要承擔起制度建設的責任,履行它養老的承諾。經過多年的探索,到現在我國已初步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養老保障體系,基本上覆蓋了所有人群。該體系按身份特征可劃分為四個層次,即: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介紹,截至2012年,我國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人數達到3億人,其中領取基本養老金人數超過7000萬人。新農保和城居保參保人數達4.8億人﹔其中,1.3億年滿60周歲城鄉居民領取了基礎養老金。在養老保險不斷擴大覆蓋面的同時,養老金待遇和統籌層次也在不斷提高,為全民的“老有所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由於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最初隻針對國有、集體企業職工,后來發展到城鎮職工,近年才實現了全民覆蓋,基本是缺一塊補一塊,不同群體、不同地區間不僅養老待遇差距懸殊,而且管理部門、繳費標准、領取程序等也各不相同,引起社會對養老待遇公平性的質疑,對養老金保值增值的擔憂以及轉移接續困難的抱怨等等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加速到來,百姓“養命錢”問題將愈加重要和緊迫。為此,本刊編輯部組織多路記者深入基層調研,系統分析和梳理了當前養老金制度及管理上存在的種種缺陷,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完善制度的對策和建議。

  同在藍天下 待遇各不同

  盡管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已經基本實現了全覆蓋,但不同群體間、不同地區間的養老金制度設計卻不盡相同,甚至相距甚遠,由此引發了諸多問題,如群體間的不滿、社會流動受阻等等。接受採訪的專家們認為,在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速的背景下,我國養老金制度亟待完善。

  問題一:養老待遇差距大

  “同樣工作了40年,在學校退休的老伴每月拿3000多元的養老金,我在企業退休就隻有1600元,差這麼多,我心理能平衡嗎?”黑龍江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退休職工劉金水抱怨說,能有現在的養老金待遇還是因為連續多年調高,否則差距會更大。

  廈門建發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經理游興泉告訴記者,前些年廈門團市委一位副書記根據組織安排到建發集團工作,后來在企業退休時發現待遇差距非常大,他才拿2500元左右的養老金,而跟他同一級別的干部,在機關退休時養老金為8000元左右。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高和榮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養老保險制度剛建立時,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的養老金相差不大。但目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待遇普遍是企業職工的2至3倍。

  這種待遇的“剪刀差”不僅帶來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而且也造成養老金“資金池”的巨大損失。目前我國有3000多萬事業單位員工,800多萬公務員,這部分人收入穩定,本應是有實力的養老保險繳費群體,卻沒有為“資金池”作貢獻。

  “我國現行養老保障體系是按社會地位、身份特征劃分的。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的統籌辦法、支付渠道、待遇標准都不一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身份越來越模糊,各群體間的流動加快,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非但沒有適應這種變化,反而越來越強化計劃經濟時代的身份制,造成養老保險資源分配的嚴重不公。”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保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立雄說。

  問題二:轉移接續難度高

  前些年,廣東、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出現農民工“退保潮”。為了改變這一狀況,2010年國家實施《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明確轉移時除全額轉移個人賬戶資金外,還可以轉移統籌賬戶中12%的資金,並規定了具體的轉移程序。

  記者近日在廈門市政務服務中心社保服務大廳看到,在前台辦理手續的人員並不多,但在后台的辦公室裡,工作人員卻在處理著一堆堆寄往和收自全國各地的信件。“以前前台經常是人山人海,排成幾條長龍退保。”經辦養老保險轉移手續的工作人員李映昕告訴記者,自從暫行辦法實施之后,“退保的少了,辦轉移的人多了,前台的壓力轉移到后台,每個月處理的轉移手續大約有1600件”。

  受現行養老金制度影響,不同地區間政策差異較大,征繳標准不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與新農保、城居保等制度更是“天然割裂”,轉移接續工作通而不暢、耗時耗力。

  記者調研發現,各地養老金征繳標准差距很大。黑龍江省城鎮職工養老金企業繳納部分基本上按工資的22%,比國家規定的20%還高2個百分點。廣西基本上按20%繳納,福建基本上是18%,廈門經濟特區則按14%繳納,廣東部分地區甚至隻有10%。越是沿海發達地區,養老金征繳標准越低,越往內陸,征繳標准越高,歷史欠債較多的一些老工業基地征繳標准最高。

  廣東中山市社保基金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國各地統籌賬戶繳費費率不一,從22%到10%都有。按規定,12%的資金要轉走,於是從高往低轉還有剩余,但從低往高轉就“吃虧”甚至還要倒貼兩個點,一些費率低的省份自然缺乏積極性。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養老金征繳標准“各自為政”的現狀,嚴重挑戰養老金制度的科學性和嚴密性,這也造成養老保險轉移接續時阻力加大。

 

(責編:李海霞、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