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 刘阳)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面对不良贷款反弹、净息差收窄,商业银行经营压力日益增大,这次采取对称降息,有助于商业银行保持经营稳定。同时,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预示着今年内或明年初我国将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他说,这次降息既有必要性、也具备了可行性,选择的时机恰当。从必要性看,今年以来我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并对就业形势带来不利影响,尽管在一季度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措施,但由于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仍在培育和形成之中,扩大需求的调控措施效果有限,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长仍不乐观,需要稳定投资和消费。从可行性看,4月我国CPI同比增长1.5%,虽然创下今年以来新高,但预计未来通货膨胀仍将处于低位,为降息预留了空间。同时,PPI连续38个月负增长,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和国内产能依然过剩的背景下,PPI下一阶段走势难以改观,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需要通过降低基准利率直接降低融资成本。
他表示,自4月22日降准以来,在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的情况下,货币市场短期利率下行明显,结合本次降息,债券市场利率也会随之下行,从而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
温彬分析,这次降息利好股市,周期性行业经营状况会有所改善而增加估值上的吸引力,存款利率下调也会刺激存款流向股市。
他说,自去年11月以来,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和企业融资成本高,央行采取降准、降息交替进行,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下的灵活性和松紧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赢取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