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换届年,2013年“两会”受到的关注度之高、传递出的政策信息之多、资本市场的影响之广,为前几年所不可比拟。
但这也同时提出了另一个命题,当“两会”结束,市场的风险偏好、乃至口味将会向何处发展?业内中坚力量的公募基金又如何与之适应?
老调:把握优质成长股
上海一家合资基金日前发布了月度策略报告提出:在“两会”以后,应该关注回调中的优质成长股。
相关基金团队的逻辑是这样的:由于中国经济弱复苏迹象越来越明显,目前市场风格已明显从单边大幅度上涨转变为震荡调整格局。
一方面,从外资流入情况看,流入的边际速度已逐步放缓。国内,央行由前期逆回购缓解流动性切换到如今的正、逆回购交错实施公开市场操作,表明货币宽松的边际高点已经过去,资金面已难以支持逼空走势。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层面,周期类的数据并非十分理想,符合经济弱复苏的宏观判断。由此判断,指数在目前位置上短期向上突破的动能相对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A股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依旧会此起彼伏。在经济弱复苏、房地产调控升级的格局下,周期股仍将难具吸引力,回调中的优质成长股和景气持续向好行业,后续需密切关注。
上述看法在业内恐怕也有相当共识。不过逻辑演绎上,或是投资结论上,则与过去3年内行业发布的多数策略报告,有似曾相识之感。从2010年后,面对经济的不景气,业内策略部门的通常分析是,经济不好——结构性机会——优质成长股值得买入。
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这种推导结论在月度策略中实在乏善可陈,一方面并没有在市场上实现,甚至也很难被机构自己真正采用。
新曲:如果复苏超出预期
业内还有另一种说法,这个说法的预期来自于经济超预期。上周三,A股市场大涨近60点(上证指数),其背后即有房地产调控新政或弱于预期的信息流传。从中也可以看出,市场对于宏观政策和经济增速的敏感程度。
一些基金认为,未来如果市场有行情可能延续下述的轨迹。首先,“政策表述出现松动”——“宏观经济数据超预期表现”—— “部分周期性行业供需发生扭转”——“下半年业绩季报出现较好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