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保险能为禽流感埋单:身故各类寿险均能赔偿--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保险频道

哪些保险能为禽流感埋单:身故各类寿险均能赔偿

2013年04月12日11:11    来源:北京晨报    手机看新闻

  近期,H7N9禽流感来袭,因其高致死率,备受市民关注。那么,一旦不幸“中招”,人感染禽流感的治疗费用能否转嫁给保险公司?又有哪些保险产品能为感染禽流感的人“埋单”呢?

  各类寿险:均能为禽流感身故赔偿

  寿险方面,无论是定期寿险、终身寿险,还是两全保险、分红险、万能寿险或投连险形态的寿险,由于其中都对身故负有保障责任,包括意外身故和疾病身故,因此,客户如果因感染H7N9病毒而不幸身故,则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获得理赔。

  意外险:无法理赔

  但各家保险公司也都表示,如果身前投保的是意外险,由于意外险仅针对由于意外伤害而造成的身故或高残有所保障,而不保障被保险人疾病身故,所以这一险种无法承担被保险人因感染H7N9而身故的保障责任。

  医疗险:可按约定获得补偿及津贴

  传统的医疗保险方面,常见的住院费用补偿型保险、住院津贴型保险,对疾病的原因和类别没有过多的限制,在H7N9这样突发的疾病状况下尤其能体现其重要性。

  附加费用补偿型医疗险能够作为医保报销的补充,附加津贴型医疗险则弥补了客户因为自费项目和住院期间营养费用无法报销带来的损失。发生合同规定的住院治疗,满足理赔的标准,都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相应的赔付。

  因此,各家保险公司均表示,客户因感染H7N9病毒而产生的住院治疗费用,只要符合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可获得住院费用补偿型保险、住院津贴型保险的赔付。

  如中意人寿“乐温馨综合住院补偿医疗保险”和“中意附加乐安惠住院补偿医疗保险”等,均包含感染禽流感后产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保障责任,可以为客户提供保障。

  重疾险:是否能保障要看具体情况

  由于H7N9禽流感本身不属于已确定的各种重大疾病,因此如果仅仅是出现禽流感症状,无法通过重大疾病险理赔。

  如果是感染H7N9后出现身故,有些含有身故保障责任的重大疾病保险,则可以对疾病身故承担赔偿。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保险公司负责人均提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后,如果发生并发症,进而达到重疾险约定的一些重大疾病或危重状态,则重疾险也是可以承担保障责任的。

  如太平人寿总公司专家表示:“如果客户投保了‘太平康颐金生终身健康保障计划’,保障期内不幸罹患禽流感,并确诊为疾病的终末期状态或者达到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定义的状态,即可进行理赔;如果不幸罹患禽流感而身故,将给付身故保险金。因为太平康颐金生终身健康保障计划,引入了‘全面保障责任’,既能保有原有疾病种类,又可将客户实际生活状态纳入理赔标准,即使客户罹患的疾病没有被包含在重疾列表中,但只要满足该责任中关于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定义,就可以得到理赔,保障可能性大大提升。”

  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专家也表示,友邦目前的大部分重疾产品都涵盖了多重保障。以《友邦尊享全佑一生“六合一”加强版保障计划》为例,它含有多类保障责任,其中“疾病终末期阶段保障”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由H7N9等各类疾病引发治疗无效而被认定达到疾病终末期阶段即将辞世的被保险人进行赔付。换句话说,若被保险人不幸罹患H7N9禽流感而被认定达到疾病终末期阶段的话,根据实际情况,可申请理赔,某种程度上减轻了H7N9禽流感对自己和家人的伤害,更显出对病人的临终关怀和人性化。

  大都会人寿保险专家则说,重疾确实只针对特定重大疾病,但是,不排除个别保险公司以“保单批注”方式将H7N9纳入重疾保障范围,“非典时”就有保险公司这么操作过,大都会人寿一直并将继续对H7N9病毒的发展和对公众的影响保持关注。

  日常保障规划要做足

  针对H7N9禽流感等未来可能越来越常见的新病种,中意人寿保险专家建议,对于易感人群或高危人群来说,需要重点加强医疗险、住院津贴险和寿险的配置比例。同时,风险保障忌讳顾此失彼。尽管重疾险目前的承保范围可能很难囊括此类新病种,但并不意味着重疾险应该被忽视,考虑到罹患恶性肿瘤的概率可能要远远高于感染新病种,因而从长期来看,重疾保障仍然是我们制定保障计划时不可或缺的部分。

  大都会人寿建议广大市民,日常保险规划时应购买足够的人寿、重疾和医疗费用保额;定期做“保单体检”,根据收入状况、个人或家庭生活阶段及时调整保险规划;同时要改变“高保费等于高保额”的保险消费认知,保险买的是风险保障,而不是储蓄或投资回报,有时候保费多不等于保障高,建议客户要更多从风险保障角度考虑购买适当保险,提高保费支出性价比。

  同时,平安人寿专家提醒说,在投保时需重点注意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先大人,后小孩,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其次,先保障,后理财;最后,建议家庭主要成员之间还需互保,投保不是一个人的事儿,主要成员之间一定要形成互保关系,才能最大限度防范风险。

(责编:李栋、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