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網主辦的“人民財經年會系列論壇-2014創新金融論壇”於6月19日在京召開。本屆論壇以金融業“創新與未來”為主題,以“產品創新與服務升級”為主線,設立主旨演講與兩場圓桌論壇。
主旨演將聚焦中國金融業發展的新實踐、新思想、新趨勢,探討金融為體互聯網為用之道,及如何進一步提高監管效率、服務實體經濟等熱點話題。兩場圓桌論壇分別以“互聯網技術與金融創新”和“互聯網金融挑戰下的資管業務”為主題。分析當下銀行業務的創新舉措、實施成效和面臨的問題。審視在網絡金融的大環境下,銀行資管業務如何實現差異化競爭、尋找競爭力突破點、有效規避風險。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改革是金融發展的動力,金融棋活,全盤皆活。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完善金融市場體系進行了部署,也將金融改革推向深水區和攻堅期。讓金融的一池春水澆灌實體經濟之樹,需要進一步凝聚共識。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機構經營主要存在三方面作用:首先,互聯網金融將會導致傳統金融機構經營方式的轉變。未來電子渠道將成為最主要的交易渠道,成為標准化產品和低風險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電子渠道將成為幾乎所有產品的銷售支持渠道和客戶服務渠道。
其次,互聯網金融將會導致金融生態的變化。一方面體現在互聯網打破傳統金融機構間的競爭壁壘,互聯互通成為可能,銀行間通過提供跨行服務,搶奪對方客戶群已經成為現實威脅,銀行同業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更重要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P2P網絡融資、眾籌模式的互聯網公司的崛起及進入金融領域,將會導致市場參與者更多,甚至可能出現新業務模式對傳統金融業務模式的顛覆,傳統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形成更為復雜的競合關系。
保險行業必須基於自身的行業特點,積極學習互聯網思維,在產品和服務上進行顛覆和創造,中國是一個巨大的保險市場,大眾也有很多保險需求,保險行業要改變的東西很多:營銷模式、格式化產品和服務、購買限制、大數據風險管理、客戶體驗、購買便捷性等等,確實要學習以客戶為中心、跨界思維、迭代思維、大數據思維和低成本運營。
傳統企業注入互聯網基因是有相當難度的,但並不懼怕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反而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同時,他表示,保險行業的創新著力點應落在加速轉型上面,設計符合時代特征的產品、服務、信息技術才有可能在未來取得一份客戶的訂單,沒有客戶就沒有訂單,這個觀念越來越清晰。
金融創新涵蓋了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多個方面。產品創新能讓客戶得到實惠,服務創新能讓客戶得到享受,管理創新能提高服務效率。其中,產品創新是金融創新的重要內容,因為產品是銀行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載體。與企業注重使用價值與價值統一的有形產品不同,銀行的產品是價值與服務統一的無形產品。
要做好產品創新,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要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從客戶中來,到客戶中去”,以市場評價和綜合效益作為依據,動態改進產品創新。其次,要做好產品創新推動工作,理順創新機制,做好重大創新產品的決策,並有效防范創新風險。再次,要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實施產品創新。客戶的需求、體驗和感受要成為商業銀行創新的基礎,實施產品創新過程中要明確客戶需求的來源,暢通客戶需求的傳遞渠道,重視客戶需求的整合。最后,要把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結合起來。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是金融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相輔相成,商業銀行應當將三方面創新有機融合,同步推進。
認為互聯網金融是威脅的人,其本身在金融創新面前是沒有做好思想准備或沒有有效應對的措施。余額寶在人民幣利率市場化之前出現,對銀行來說是天大的好事情,既喚醒了普通百姓的理財意識,又警示了金融從業者要提前應對存款理財化帶來的成本壓力和要以互聯網金融的沖擊為契機,改進銀行產品的客戶體驗。否則,銀行用原有的服務理念和手段迎接利率市場化,屆時將有一批銀行死無葬身之地。同時,在這個時候,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也根本不用理會余額寶,要盡快結合本行實際,大力開展金融創新。一旦利率市場化,余額寶必然消亡。
在利率市場化之前,怎麼應對,大家一定要把現在的金融服務方式、產品來進行創新。所以應該感謝余額寶,而不是一味地貶低余額寶。從金融監管的角度說,余額寶、p2p、眾籌等所謂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是游走於監管的灰色地帶,也可以說是監管套利,需要加以規范,規避風險保護消費者利益。同時也維護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秩序。
對於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是否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王靖飛表示,在支付環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合規可控的情況下極大拓展了金融的服務廣度,對傳統的壟斷行業產生一定沖擊﹔信貸領域,暫時並不看好非專業金融機構對於風險識別的能力,強於傳統金融機構。前者在行業的膨脹期,可能因為高速發展而掩蓋部分風險,但最終需要專業金融技術的提高﹔理財領域,傳統金融理財服務的覆蓋面相對有限,互聯網可以加速金融機構提供更豐富的產品,挖掘用戶更現實的需求,因此影響相對更大。
金融創新,要重視創新的邊界,利用法律空間做到極致的產品和服務,但絕不能越過法律的紅線。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銀行主動應對,加速創新:在金融產品設計方面,追求功能多元化、服務智能化、操作簡單化,通過“簡前台、強后台”,加快產品創新﹔通過打造多樣、快捷的客戶溝通渠道,實現金融服務與生活、商旅、消費、娛樂等增值服務的緊密結合,構建實體網點與電子渠道無縫銜接的O2O服務模式﹔引入需求導向、開放普惠的創新服務思維,嘗試人臉、虹膜、聲音等生物識別技術,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便捷服務以及互動參與,優化傳統的機械化操作方式。在商業模式方面,加強與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打造開放、協作、分享的具有互聯網精神的商業模式,共同開拓龐大的互聯網市場。
而與以互聯網企業為主導的互聯網金融化相比,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開展的金融互聯網化還具有特定的優勢,如客戶基礎優勢,服務網絡優勢、產品組合優勢、風險管控優勢、資金供給優勢、口碑信譽優勢等。
互聯網金融是一劑催化劑,同時也是一劑加速金融改革轉型的強心針。從民生銀行來說,推出直銷銀行,既不是跟隨,亦不是反擊,而是順勢而為。互聯網金融離不開銀行的參與,直銷銀行的產生是未來金融業發展的必然,是傳統銀行爭取更大發展空間的舉措。
金融創新不應是傳統金融服務手段的簡單延伸,也不應是拘泥於“一招一式”的收益比拼,而是在互聯網時代下客戶體驗的提升和客戶潛在需求的開發。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如火如荼,放下傳統銀行身段,迎接廣大互聯網客戶的回歸才是目前民生直銷銀行創新的最終目的和心願。
接下來幾年中國金融行業的轉型,相信民間金融、民營資本、互聯網企業會扮演更重要更活躍的角色,利率市場化會大大強化市場競爭,創新的、符合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更豐富,更多的普通消費者和小微企業會獲益。而所謂金融創新,我認為在中國的意義就是應該幫助更多的消費者和小微企業更便利地獲取產品,控制成本,更大范圍地受益。
最近互聯網金融很熱,這個熱度牽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其中一個說法是,互聯網金融最終會顛覆傳統商業銀行。我個人認為,與其說是顛覆,不如說融合更合適。互聯網與金融是一個融合的過程。互聯網是野蠻人,本質是平等、創新,銀行體系是文明人,以穩健為主,具有很好的風控經驗。兩種基因結合好了,就會形成穩健、低風險和創新的新局面。
互聯網技術改變了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利用方式,加速了金融脫媒,包括資金脫媒、渠道脫媒、信息脫媒和客戶脫媒,改變了傳統金融機構的渠道體系、服務體系和數據體系。尤其是互聯網文化,客觀上喚醒了全民的理財意識,改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提高了用戶對體驗的訴求,對傳統金融機構在維系客戶,維持存、貸、匯業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聯網是開放的,互聯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無論是對新興機構還是對傳統金融機構的機會都是均等的。對於傳統金融機構而言,互聯網金融的機遇大於挑戰。互聯網技術打開了過去由於成本和風險制約而難以覆蓋的長尾客戶和藍海市場,為傳統金融機構的經營轉型和服務能力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