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企呼吁煤电价格实时联动机制早日落地
持续多年的重点合同煤将成为历史!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明年1月1日起,解除对发电用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价格将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
电煤新政下,有人在哭,有人在笑。合同电煤价格涨幅和市场交易电煤最高限价的取消,让煤炭企业终于摆脱了价格“天花板”;作为下游企业,靠煤吃饭的火电企业却要继续执行多年未变的指令性电价。业内公认的,平衡煤电双方利益的煤电价格实时联动机制,却仍无具体时间表。有分析认为,至少在明年一年内,这一机制都无落地可能。
煤和电,两个唇齿相依的行业,因彼此产品价格问题经常“擦枪走火”,伴随着资源体制改革的深化,二者肉搏至两败俱伤也并非杞人忧天。一个靠市场,一个走计划,不解决定价机制间的矛盾,平衡好两者间的价格矛盾,最终伤害的只能是中国的能源经济。
煤与电的价格“积怨”由来已久
“谁掌握了煤炭资源,谁就把握了发电集团的未来”,一位发电企业负责人如此形容煤炭对电力行业的重要性。华电集团政策与法律部主任陈宗法日前表示,煤炭行业与发电行业同属基础行业,又属于上下游关系,关联度非常大。我国一半以上的煤炭产量用来发电,超七成的电量靠煤炭发电,煤炭对火电来说,就是“生命之源”。
电力供应关乎国计民生,考虑到电力价格的极端敏感,我国电价已维持多年不变。2005年以来,尽管社会各界一直呼吁在电煤价格涨幅超过一定幅度时同步实行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联动政策,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和CPI持续攀高的因素制约下,国家对此十分谨慎,至今没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多年来,我国实行重点合同电煤价格和市场煤炭价格“双轨制”。历史上,重点电煤价格一般低于市场煤100元/吨以上,最高时相差500元/吨。在供应紧张、煤炭价格高企时,这一机制对保障电厂煤炭供应、控制电厂燃煤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煤炭企业纷纷抱怨,低价售卖的重点煤本应可以更高价格在市场售出。“好行情也带不来好效益”,煤企认为,重点煤合同对电企有利,一到供电紧张、煤炭行情看好的时候,电企反而高枕无忧,煤炭价格再高,也影响不到正常发电。
发电用煤取消临时价格干预的消息传出后,煤炭行业的冷淡反应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按理说,将重点合同取消改为长线合同,对煤炭企业来说相当于提高了与电企的议价能力。不过,由于各地煤炭市场价格与重点合同煤价格的差别不同,煤炭行业对待这一新政也是“冰火两重天”。重点合同煤量多,且价格远低于市场价的火电企业,受到冲击最大。相反,重点合同煤价格低于市场价的煤炭企业,则是受益者。
只“接轨”不“联动”令电企失落
与市场化思路愈发清晰的煤企相比,在计划指令性定价机制中生存的电企对煤电价格“松绑”更为期待。持续多年不变的销售电价,已逐渐偏离应遵循的市场价值轨道,电力体制改革陷入“10年未入深水区”的尴尬。
10月中旬,中电联召集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中电五大发电集团就电煤价格并轨问题进行深度洽谈,五大发电集团“抱团”呼吁完善电煤价格并轨方案,电煤价格放开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电企经营负担。从2008年到2011年,五大发电集团大约亏损921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0年煤炭行业尚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到2011年已实现盈利4342亿元。
位于济南市东郊的黄台电厂,是隶属华能集团的一家火力发电厂。由于煤电价格联动滞后,自1958年建厂以来,已连续多年亏损,截至今年10月底仍亏损6000万元。据该厂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黄台电厂80%的煤炭是市场煤,虽然今年煤炭价格相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00元左右,但仍高于电厂预期,成本压力沉重。
煤电价格联动亟待给出时间表
煤炭价格波动是否能在电价中体现,电价能不能“市场化”?这是“市场煤”与“计划电”长期矛盾能否彻底解决的关键。
记者了解到,电力体制改革自2002年启动以来,至今已有10年。10年来,当初确定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改革方向只有“厂网分开”实现,其他三项几无进展,到头来,电价调整始终在原地踏步。
业内专家认为,实施煤电联动只是电企一厢情愿,煤电联动对煤企影响不大,主要是影响电企,在煤价较高的情况下,电企通过煤电联动原则上调电价,可以缓解其成本压力。而电价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对于电价调整谨慎,本次并未涉及煤电价格联动。
有业内人士提出,电煤价格并轨政策的出台已经为煤电价格实时联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当前最关键的是把握好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在煤电双方供求平衡点上做文章,利用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适时推进煤电价格实时联动机制的“落地”。
(本报记者 张铮 见习记者 刘媛媛)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