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两会”期间提出,受房产新政影响,今年二季度起,中国经济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上行趋势即将结束,新一届政府面临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压力。当时,市场的主流观点是中国经济将延续弱势复苏格局。然而时间仅仅过去半个月,人们发现李稻葵的预测正在与现实接近。
从当前的经济指标来看,总需求面临的下行压力正在加大。最让人失望的是消费。2013年1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增速比去年12月份大幅回落3.1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只有家电类消费名义增速回升,其它各项都出现了回落。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同比负增长3.3%,回落16.2个百分点,这被认为是导致消费减速的主要原因。有分析称,中央力推节俭、抑制公款消费,对政府部门公务消费及国有企业商务消费起到了抑制作用。
投资的增长也受到影响。在地方版“国五条”细则陆续出台之前,市场一度担心今年投资过热,因为从历史经验来看,十四大、十六大召开后的第二年都出现了投资加速的情况。政府工作报告宣布增加今年的财政赤字预算4000亿元,更像是为这一观点加上了注脚。然而“国五条”细则中将稳定房价列为省级及以下各级政府的直接责任,肯定会对房地产投资增加形成更明显约束。
占比最高的制造业投资情况也在持续恶化,这与制造业的不景气密切相关。今年一季度,制造业数据一直表现不佳,即使是刚公布的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出现回升,也被认为低于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表现往往和出口情况正相关,在1至2月份出口明显回升的时候制造业仍然表现疲软,如果未来出口情况出现波动,制造业及相关投资情况可能更糟。
出口情况是年初最抢眼的,1月份同比增长25%,2月份增长21.8%,俨然又回到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但正是这种过于抢眼的表现,才让人怀疑是否昙花一现。大方面来讲,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格局不支持中国出口的过快增长;从机构对3月份的预测来看,普遍低于前两个月。
中国总需求下降的可能性在增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市场难以从政府手中接过稳增长的接力棒。1至2月份,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加快的情况下,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了0.2个百分点,说明当前的经济回暖主要是政府主导的,企业情况并未实质性好转。
在日前召开的博鳌论坛上,多位发言者都谈到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就是汲取了此前的相关经验。在2008年底的“4万亿”政策刺激下,经济增速于2009年一季度触底,随后一路反弹至2010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长12.1%,但是因为市场的自发增长动力一直未能培育壮大,随后增速逐季滑落,直到去年四季度才再次回升。发展民营经济,最重要的是让政府从市场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逐步退出。当前的国务院大部制改革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果下一步能够通过缩减行政审批,压缩行政层级,特别是通过财税改革、金融改革释放民间资本活力,市场就能够从政府手中接过稳增长的接力棒。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