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的三重含义--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滚动

经济转型的三重含义

2013年04月23日09:49        手机看新闻

  经济学流派千差万别,最终落脚点都离不开需求和供给,分析中国经济的转型问题,也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入手。

  说到需求,离不开耳熟能详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是驱动需求增加、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动力来源。需求的来源还可以分为内需和外需,净出口为外需,消费和投资则是内需。

  从需求端分析中国经济问题,存在的问题是经济增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过度依赖外需,内需相对较弱;在内需中又是过度依赖投资,消费相对较弱。外需极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冲击,国内政策很难控制,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外需受到很大影响,经济增速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主要是因为外需的冲击。所以经济转型的第一重含义是将调整内需和外需的结构,让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具体到内需的结构,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失调也需要改变,这是经济转型的第二重含义。投资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重要作用,调结构不是要压投资,而是要尽量提升投资的效率,防止产能过剩,推动资源品价格改革可以恢复资源配置中价格信号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投资效率。拉动消费则是个长期工程,需要从完善社保体系、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方面加以推动。

  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经济转型是个长期工程,供给分析意义更大。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概括,经济增长的来源归结为劳动力、资本存量以及使用劳动力和资本的效率(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可以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找到非常好的解释。在劳动力、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中,劳动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量处在劳动年龄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几乎是无限的劳动力供给,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又带来了高储蓄率,从而为投资扩张创造了条件。由于人口红利的存在,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可以长期保持高速增长。

  但是,人口红利开始枯竭已经成为现实,要素投入带来的较高经济潜在增长能力无法持续,需要将政策重点转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来,这是推动经济转型的第三重含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全要素生产率取决于技术进步、管理效率和政府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等因素,推动技术进步是发展方向,但非朝夕之功。改革内容纷繁复杂,万宗归一,就是要去除一切制约市场,发挥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因素,资源品价格改革是不可回避的内容。记者 贾壮

(来源:证券时报)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