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房子粉碎多少梦
沦陷在政策变幻里
(受访者:高伟,31岁,工厂职工)
我是北京人,纯正的老北京人,老辈儿是八旗子弟,现在家里还有家谱。我的童年是在东直门簋街的四合院里度过的,那时候我们都觉得,二环外就不叫北京了,谁能想到,我现在不仅住到了顺义,甚至连顺义也要住不起了。
说起房子的事儿,我就气不打一处来,都是让变幻莫测的政策给闹的。
2003年,我们家那片搞危房改造,政府贴了一张告示,很快就把一整片四合院给拆了,原地建起了楼房。那时候的拆迁不像现在补偿这么疯狂,要将以前我们一家三口住的那间小平房,换成一套70平方米的楼房,还有25万元的缺口。我爸做生意半辈子攒了10万元,但父母年纪大,都没法从银行贷款,我刚刚参加工作两年,也没有那么多积蓄,家里就用我的公积金办了贷款,一共从银行贷了15万元。这也是我第一次贷款。那时候邻居们都是这么办的,以孩子的名义贷款,银行才给批。
到了2008年,我爸老感觉不舒服,去医院一瞧,突然查出来有胃癌,还是晚期。父母的积蓄已经花在了还贷款上,看病需要一大笔钱,谁都知道癌症治疗是个无底洞,也不能开口跟人家借,家里商量了一下,只能卖房。那时候东直门的房价还刚刚过2万元,我们家70多平方米的房,卖了160万元。拿到这笔钱,先跑去医院给我爸交住院费,手术、化疗,前前后后花了20多万元,光是他临走那一天的抢救,就花了2万多元。那时候,老人还没有用卡的习惯,都是带着鼓鼓一包现金去医院交钱,递到收费窗口里,看着点钞机哗哗地数钱,心里跟刀割一样。我爸下海做生意前在煤矿下井,也有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但一旦摊上癌症,这些所谓的保险就基本失灵了。好药不在报销范围之内,能报销的都是效果不好的药,虽然我们也知道即便好药也不能救他的命,只是缓解一下痛苦而已,可是,做儿女的,有哪个能忍心看着父母忍受非人的疼痛。
半年以后,我爸就走了。临走前,他不放心的就是我妈。他嘱咐我,不能让我妈一个人老了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快点拿剩下的钱去买套小房子。那时候,钱还剩下140万元,我拿出90万元,在望京给我妈买了套50平方米的小房子,用来养老。另外的50万元,给我买婚房用。
我媳妇是顺义农村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什么积蓄。2009年结婚前,我拿着50万元想买婚房,在市里看了一圈,买不起,就是咬牙买了,还贷款也还不起。我在亦庄的工厂上班,一个月四五千元,我媳妇在机场航站楼当餐饮服务员,一个月也就3000元。我俩合计着,一个月还贷款不能超过2000元。后来想,干脆买到顺义得了。也就是我现在住的这套房。当然它已经不属于我了,这是后话。当时买这房子的时候,顺义还没通地铁,单价不到1万元,84平方米的两居室,才74万元。我付了50万元的首付,因为曾经用公积金贷过款,这次算二套房,只能用商贷。我向银行贷了24万元,每个月还1000多元的房贷,也不影响生活质量。
故事的转折点出现在去年冬天,我老婆怀孕了。我们现在住的这房子在六楼,没有电梯,想着将来老人过来带孩子,爬楼很不方便,我们就想着换套低层或者带电梯的房子。我也知道不可能换什么大房子,不可能住进高档社区,所以,就在这附近同等的小区看了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房价真高。其实,在过去的这几年中,我根本没有关心过什么房价涨跌,反正自己有房子住着,又不是炒房投资,涨不涨与我关系不大。就今年春节的时候,跟朋友一块喝酒,才听说最近房子涨得有些离谱。
3月中旬,我找到中介,把房子挂到网上。每天都有好几拨人来看,第三天就卖出去了。反正我也着急买房,所以开价不高,最后140万元成交。按照我和媳妇的计划,从3月开始操作换房,到6月份她的预产期之前,怎么也能把新家归置妥当了。还完银行那20来万元的贷款,手里还剩下120万元,我盘算着买个160万左右的房子,贷款40万元,每个月也就还2000块钱。
3月25日过户那天是个周一,我跟买方还有经纪人一起去办手续。排号等待的时候,闲着没事儿,就跟经纪人瞎聊,说起我以前换房子的经历。说着,说着,经纪人的脸就白了,嘴巴张得老大,直愣愣地看着我。呆了半晌,她一拍大腿,说:“你这样的,贷不了款啊!”
“我怎么就贷不了款呢?”我不明白。
“你已经有两次贷款记录了,再买房就算第三套,银行不批。”经纪人也急了。“你咋不早说呢?以前是认房不认贷,只看你名下的房子,不看银行贷款记录;就在上周五,北京发文,严格执行认房又认贷,不光看房子,还要查信贷记录。”
“我是有过两次贷款记录,但我老婆一次也没贷过啊,房本写她的名字不就是了。”我还心存侥幸。
“哎呀,这你都不清楚,规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不分个人。”经纪人都快跟我喊起来了,听得我脑子里“嗡”的一声。
大脑一下空白了。毁约?肯定毁不起,按照合同要赔付对方40多万元。即便我们跟中介签了三方免责合同,规定因为政策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交易的不算违约,但是,银行已经解压,我去哪里找这20多万元填补缺口。
冷静下来,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经纪人建议我们去月坛北街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一下自己的信贷记录,也许东直门那套房子的贷款发生在我们结婚前,不算“以家庭为单位”。那天,老婆挺着大肚子陪我去,一查,打出来两张单子,我的记录是2,老婆是0。我拿着单子去问银行的人,第一次贷款算不算,他们看都没看,冷冷地回了一句:“怎么不算,贷不了,政策这么规定的。”
“那怎么办啊?”
“离婚呗。”人家轻松地给我支招儿。
××,当场我就骂娘了!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说悲剧吧,听着还像是荒诞剧。本来我的想法特单纯,就是换一个更合适的房子,结果却在阴沟里翻了船,弄得现在里外不是人,家里老人也埋怨,还不敢告诉他们实情。其实,我也不是完全不关心政策。新闻上老说“国五条”,天天听也耳熟了,可是,喊了很久,“国五条”也只是个影子,到底怎么实施?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我能不能换房?能不能贷款?所有这些全是问号。咱不了解政府这些个政策到底都是怎么出来的,怎么感觉就像看皮影戏似的,模模糊糊,遮遮掩掩,突然就杀你个回马枪,让你防不胜防。
现在,我手里掐着120万元,可什么也干不了。有时候,看着存折上那一堆零,都让人添堵。要买二手房我没有贷款资格了,拿着120万元在北京全款买个能养孩子的房,你觉得现实吗?我看了看顺义周边的房子,连没有地铁的地方都2万元了,总不能越换越小吧。否则就只能再往远了走,去怀柔、密云,这样一来工作又麻烦了,再说老人都在这边。
用别人的名义买房?也不靠谱。我有四个表弟,特铁的“发小”,可是,人家都还单身,现在北京规定单身不能买二套房,把名额给我用了,人家将来结婚买房怎么办啊。买新房倒是不受限制,还可以贷款,上周末我跟老婆去顺义的几个新盘看了一圈,更丧气,同样面积的房子总价都过200万了,让我贷80万元,每月还5000多元,就我俩这收入水平,再加上将来孩子的开销,怎么能还得起。
有人给我出主意,让我把我妈望京那套房子卖了,再给她换个远点儿的,剩下的钱贴补给我。我听着都快哭了。我妈前两年得了乳腺癌,手术之后还吃着药,动不动就要去医院,她现在那房子离望京医院就5分钟步行,我都30多岁的人了,怎么忍心还要折腾我妈。
唯一的方式就是挣钱,可我俩这工薪阶层的水平,要攒出几十万,是天方夜谭。除非用我手里这120万元投资,挣出个几十万元来,填补上差价。可这是多么疯狂的冒险。别说我自己,就我那几个做生意的哥们儿都跟我说,这钱送给他们用,他们都不敢用,因为这是我的老本啊。万一有个闪失,可连个小房子都没有了。
按照跟买方签的合同,到5月初就得给人家腾房了。还有两个月,我就要当爸爸了,多幸福的事儿;可是,还有一个月,我就没有家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租房子?每月资金两三千,越花越少,将来房价越来越贵,缺口就会越来越大;搬去我岳母家住?可以先把孩子生了,可也不是长久之计。从东直门到望京再到顺义,离童年的记忆越来越远,我认了,因为我觉得用距离换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值。可现在,连顺义都住不起了。这是北京,是我的家啊,总不能把我赶到河北去买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