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而与大学毕业生规模“暴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3年全社会提供的职位较2012年同比下降了15%。因此,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关于“几千大学毕业生争抢环卫工人岗位”、“硕士毕业生争当城管”等事件屡见不鲜。而就在众人纷纷质疑“人才浪费问题”时,本科生、硕士生们则正为自己成为“体制内人”而感到庆幸和得意。
其实,并非说大学生不可以做环卫、城管的工作,只是这样一种“趋之若鹜”的态势确实令人感到不安。青年强则国强,而目前我国青年的择业首要标准则是有保障、稳定,公务员成了他们最向往的工作,进入体制内成为了毕业生最骄傲的事。然而,我们在斥责大学毕业生们缺乏创业精神而一味贪图安逸的同时,是否更应该探索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们的心态和选择?
首先是体制内福利的高度垄断。在我国,只要成为公务员或者央企、国企的正式职员,那就意味着捧上了“铁饭碗”。从他们的工资条上看,可能一个月也就三五千的工资,然而隐性福利则是其他一般公司员工望尘莫及的。工作日每餐5-10元即可享受一荤两素、三菜一汤、酸奶、水果,而且这每餐的5-10元还是政府机构或企业每个月打到卡上的;甚至,每个月从洗发水到卫生纸,也都是不用自己操心的。
如果说,上述这些都只能算是小事,在其他企业工作努力点、工资稍微高点,也就能差不多打平了。那么,养老金、公积金的双轨制则真正是天差地别,也从本质上体现了国有资产的垄断性。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了令人瞠目的50倍。
而且,公务员在享受高养老金和高住房公积金的同时,甚至不用每个月自己缴纳养老金和公积金,而是由政府包揽了。那么,体制内的职员在享受高福利的同时,他们的付出是否就更多一点呢?没有,答案是斩钉截铁的,一些公务员每天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很大程度上还不如一个负责任的洗碗工。所以,体面、轻松又享有高福利、高保障,如此的制度环境何以苛责大学生们的择业标准?
其次,社会资本、资源高度国有垄断。众所周知,民营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只有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才能更多地吸纳社会劳动力。然而,在央企、国企的环伺下,民营企业想要生存是难之又难,毕竟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中、小、微企业。且不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提供的薪资水平、福利水平无法同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企、央企相比,因此本身就难以吸引高端人才。甚至,很多民营企业连本身的日常运营都显困难,一缺政策扶持,二缺资金援助,这是所有民营企业面临的两大头号难题。
处于如此艰难环境下的民营企业,会有多少大学生们去选择呢?即使大学生自己抱有一腔热情而选择这样的企业,他又需要面临多少来自家人、朋友以及世俗目光的阻力呢?
在资源、资本、福利均被高度垄断的环境下,谁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大学生们要吃苦耐劳、要从基层做起?古人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打破垄断,让个人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大学生们才不会紧紧盯着公务员、事业单位,而显得那么的狭隘,青年们才有动力去创业、去奋斗。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