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探访
参观者:展览实物虽少却要逛上半天
北京天文馆由西直门外的北京天文馆和建国门内的北京古观象台组成。记者昨天下午来到了位于西直门外的北京天文馆,大门口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匾额还在。恰逢周末,参观者格外多。这里目前对公众开放的主要是A展厅(即老馆)和B展厅两部分,包括4个剧场和多个展览陈列和互动体验区。
在A展厅里,记者看到,西侧的展厅展出的是一个陈列了多年的固定展《玩转星空》,东侧则是一个临时展厅,展览内容会不断更新,目前正在展出的是今年五一刚上的《陨石与小行星科普展》,下周将被《中国指南针发明发展史展》替换。此外,A展厅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区域——“天象厅”剧场,记者进去时,里面正在播放的是去年刚上的一个科普影片《星空约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每天会有五六部影片循环播放。
B展厅对外开放的部分主要包括地下一层、一层和二层。其中,一层《太阳系的知识展》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没有更新,但这层的展品中有一个极为珍贵的镇馆之宝——1972年“阿波罗17号”带回地球的“月亮石”,1978年美国向中国赠送了一块1克重的月岩样品,后被一分为二,一半用于科研,另一半就是藏于天文馆的这块月岩。记者发现,天文馆里的藏品主要以陨石为主,此外还有一些天文设备如嫦娥一号卫星模型、首台国产大型天象仪等。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天文馆每年都会征集一些新的陨石藏品,因此也成为国内天文爱好者追梦的主要场所。记者看到,到天文馆参观的大部分都是带着孩子的家长。在A厅门口,一个穿绿色T恤的小朋友一进入馆内,就迫不及待地撒开了妈妈的手,跑到西侧的展厅,摆弄起各种可以转动的展品,小朋友的妈妈告诉记者,天文馆里面的展品比起军事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来说,确实没那么丰富,但这里孩子能够了解许多天文学基础知识,是别的博物馆无法取代的。“基本上每周都会带孩子来这里待半天,孩子特别喜欢在互动区摆弄各种东西,还有天象厅,他在里面一待就是几个小时,都不愿意出来。”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对话
“降级也不改变天文馆特色”
对话人: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
记者:北京天文馆的自评分与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分相差153.6分,您认为这么大的分值差距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朱进:这个答案也是我一直很想知道的。在连续两次被评为“基本合格”之后,国家文物局要求我们整改,我们自己也的确做了很多工作,其间有国家文物局和专家来座谈时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可是最后重新评估时分值却这么低,问题究竟出在哪些地方,我也很想知道。我们的自评分是一分一分认真打出来的,就算压缩掉一些可给可不给的模糊分,怎么也不至于评到700多分,这与我们自评的分数差距太大了,简直不可思议。
记者:这个结果是否会影响北京天文馆的管理方式,天文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否会作出调整?
朱进:北京天文馆是全国最好的天文馆,也是全世界最好的天文馆之一,我们的社会服务在全世界天文馆里都是做得最好的,比如我们剧场里面播放的节目,都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其水平与世界一流博物馆相当。我们会继续按照这种国际标准来建设北京天文馆,天文馆以后的发展方式不会改变。
记者:也就是说,是否降级对天文馆本身没有什么影响?
朱进: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我们认为已经做得很好了,却被降级,这本身就是一种打击。其实如果不把我们算在博物馆行列,不让我们参评也就算了,一个二级博物馆的头衔还不如没有,我们当然是一级博物馆。在一些不知内情的老百姓眼里,北京天文馆的声誉肯定受到了影响。最重要的是,这个结果可能会对新天文馆的建设产生误导。上海等地马上也要建天文馆,要是按照这种标准来建设,天文馆会变成一个天文博物馆,失去活力和特色。
记者:下一步有何打算,是否还会继续参评?
朱进:我特别想知道那些来评估的专家以前有没有来过天文馆,对天文馆的了解有多少。现在我们正在做准备,希望能与国家文物局方面有一个沟通,他们也应该给我们一个申诉的机会,让我们了解那些分数究竟都丢在了哪些方面?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赵婷婷
专家观点
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应区别对待
提及北京天文馆被降级一事,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连连表示,北京天文馆作为国内顶级的天文博物馆,其本身是没有硬伤的。全国博物馆数量众多,各有特色,有的馆藏丰富,有的其他方面突出,在评定时也应该有所侧重,允许个性化的博物馆存在。此外,对于北京天文馆这样国内标杆式的博物馆,在降级时更要慎重,避免出现误伤,造成不好的影响。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天文馆与普通人文类展馆不同,它更倾向于科技类的展馆,对所有博物馆使用统一的评分标准是否科学还有待商榷。就天文馆本身而言,它的展览和藏品虽然没有那么丰富,但在社会教育方面还是很有新意的,每当有天文现象出现时,天文馆都能紧跟实况,推出相应的天文活动,在科普方面的影响力很大。记者也曾就此问题与国家文物部门进行联系,但截至发稿时,还未得到正式回应。
(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