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东区一建筑工地,一名工人正在烈日下扎钢筋。
■佛山季华路一工地上,工人冒着烈日进行电焊作业。
■专题统筹:新快报记者尹政军 王华平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王 颖 曾春花 黄雪琴 李红云 戴晓晓 郑雁虹 张国锋 陈 婕 王永强 尹政军 实习生林佳绚许旭亮蔡秀虹通讯员张汉明罗志强
新快报记者深入珠三角多个城市调查后发现
连日来,珠三角各地持续高温,新快报深入珠三角各地调查发现,一些国家机关和大企业的职工,如环卫工人、较大规模企业建筑工人、保安等高温作业人员大 多能按照标准足额领取高温补贴,但一些小单位、私人企业的工作者,如小型建筑企业中的临时工、民营公司快递员、家具搬运工、送餐员等则少有工人能领取高温补贴或足额领取。
环卫工的基本发放到位
记者采访了解到,东莞、佛山等地,环卫工人的高温补贴都能发放到位。
8月5日下午3时多,骄阳似火。中山市石岐区岐江边的西堤路上,清洁工人张先生正顶着烈日清扫路面,戴一顶草帽,汗液浸湿了衣裳。他表示搞环卫三年了,每年都能拿到高温补贴,虽然不多,每月只有50元,但总比没有好。
在石岐区城中另一路段,环卫工何女士则告诉记者:“从6月份开始发高温补贴,可以发5个月,每个月150元。”
据了解,在中山市不同区域、不同镇区的环卫工作属于不同公司运作,高温费用因公司不同而异。在深圳,洁圳公司的谢伯告诉记者:“从6月份发到10月份,每个月不高于150元,每个扫马路每个公司都会有。”
珠海公交集团69路公交车司机黄先生表示,上个月就已经拿到高温津贴了,一个月200元,比别的单位要多一点。
在珠海中燃石油有限公司上班的陈先生,主要负责该公司的国际船舶工作,他说从6月到10月,都能收到公司发的每月300元津贴,其中150元是高温津贴,另外的150元是清凉饮品补贴费。
流动大建筑工人发放难
在中山富华道某建筑工地,对高温补贴,工人吴先生说不知道,要问包工头。“不知道该怎么拿,也没想过要拿”,吴先生说,因为建筑行业员工流动性很大, 很多施工班组都是在不同的工地流动做工。“我们都是到处跑,做完一个工地的活就换一个工地,甚至连工资都按天算,从未领过高温补贴。”
中山某快递公司何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高温补贴的概念,好像从没听说有这个补贴。他说,在中山干快递这行都是跟小老板打工,同一快递公司不同区域不同老板,工资都给不高,就别说高温补贴了。他曾经为了高温补贴多次跟公司理论都无果,到最后他也放弃了。
企业不执行规定最高可罚万元,但相关部门表示监管难度大
气温随时都会变调查取证难度大
按照相关规定,不发放高温补贴企业员工可向当地人社部门投诉,经查证属实的,最高可罚款1万元。
在采访中,各地的人社部门纷纷诉苦,因为调查取证有难度,规定模糊导致监管难上加难。
据统计,2012年深圳市人社局在全市展开高温劳动保护专项监查行动,全年巡查企业11000多家,涉及职工130多万人,其中限期整改890宗,补 发涉及职工人数约8.4万人。“大多数违规企业对高温补贴政策都了解,只不过存在侥幸心理,被查到后很快补上这部分补贴。”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专项 监查行动从7月1日展开,预计将持续4个月,建筑施工、餐饮和制造三大行业被列入今年的重点监查对象,“打12333投诉高温补贴没发放的市民并不多,而 且大多数市民都是打电话来咨询的,投诉很少。”
据深圳市人社局介绍,企业室内工作场所如何界定成为执法人员具体执法工作中的最大难题,“企业室内往往没有温度计,除非有具体的热源,否则室内温度很 难取证,即使我们的执法人员带了温度计去,也不能证明工作场所之前的温度,取证上难度很大。”相关负责人坦言,广东省相关政策中没有强制要求企业在工作场 所安装温度测量设备,具体执法中常会遇到“灰色地带”,“企业说不热员工却说热,双方陷入‘扯皮’僵局”。
佛山市人社局表示,去年佛山市3624家用人单位的高温津贴发放情况检查中发现其中73家没有发放,但是经整改后已经全部补发。
■政策解读
作业场所温度33℃以上月发150元,还要提供清凉饮料
《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规定,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单位应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佛山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如按照规定需按天数折算的,则按每人每天6.9元计算。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 还应当向从事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清凉饮料。“特别提醒市民,单位提供的清凉饮料不能抵高温津贴。”
此外,《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还规定,当日最高气温在39℃以上,当日户外露天工作应当停工;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39℃以下,全天户外 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2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工作;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 业时间,并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此外,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工作及温度在33℃以上的作业场工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