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

基层农信社领导违规放贷,储户的巨额存款“不翼而飞”,事发5年后,仍是一笔“无头烂账”

脱缰的山东基层信用社:员工盗用储户存款放高利贷【2】

赵明月

2013年12月24日16:18    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区域·城市】“脱缰”的山东基层信用社

  脱缰的基层信用社

  截至今年2月底,山东省信用社系统各项存款总额达10031.73亿元,成为山东省首家存款规模超过万亿元的金融机构,连续8年稳居该省金融机构首位。

  “把钱存进信用社,好比放进了‘最安全的保险柜’。没想到,‘保险柜’失控了。”有网友评论说。

  据信用社内部人士介绍,在大多数乡镇等基层信用社,普遍存在着核心业务系统中无“存折”也可办理存取款业务的风险隐患,当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监控缺失、极易出现“内部人的问题,监守自盗”。

  当年,赵勇非法吸储冒名贷款案震惊了整个金融系统,更是震荡了山东省信用社系统,但这不过是掀起了一角遮羞布。

  近年来,山东省各地信用社频频爆出存款不翼而飞的金融丑闻。没有存折、没有存款人到场、也没有存款人或其委托人签字,巨额存款在内部员工的非法操作下,可以轻松转走而不被发现。很多信用社员工成高利贷崩盘事件的主角。今年年初被媒体曝光的山东省高青县信用社千万元存款离奇失踪事件,亦是信用社内部员工充当资金掮客参与高利贷。

  长期以来,“信用社系统内部法人治理机制几乎处于空白,社员大会(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按规定职责和程序行使监督管理职权。”山东省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很多地方将城市信用社当成安排子女就业的渠道,信用社内部裙带关系很乱,内控几乎就是个摆设。”

  案件高发,亦可在银监会的调查数据中得到证实。

  早在2005年,按照中国银监会的统一部署,全国各地金融机构开展了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结果显示,在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中,信用社发案率接近50%。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至今信用社的发案率远远高于其他银行机构。

  对此,有信用社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从商业的角度看,政策要求信用社服务的‘三农’及中小企业本就风险极高。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这一年歉收了,跟谁要钱去?而农民的房屋抵押也基本不起作用,信用社回收了也很难像城市房产那样进行拍卖。”

  但另一位接近山东省信用联社高层的地方银监局工作人员张晓培(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加上管理体制未能真正完善、内部管理相对薄弱、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等多面因素,信用社系统几乎具备操作风险发生的一切条件。因此,基层信用社才会长期成为脱缰野马,积重难返。”

  “从深层次看,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紊乱、产权不明晰,县(区)、镇二级法人体制抗风险弱,是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案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张晓培说。

p-68

  山东信用社系统存款“不翼而飞”部分案例

  2008年8月,在山东做钢材生意的孙建军,发现自己在泰安市宁阳县农信社风华信用社的账户3天被转走了2350万元。后经交涉,风华信用社仅归还了335万元。多次催要未果后,孙建军于2008年9月向泰安市中院提起民事诉讼。至今,此案尚未进行审理。

  2011年6月,山东东营的张杰等4人存在高青县农信社中心路分社的总额超过800万元定期存款,到期后卡上资金余额均为“0”。储户一纸诉状将中心路分社告上法庭。该案2012年2月开庭审理,至今没有宣判。

  2012年5月,山东省肥城市农信社在潮泉镇开设的潮泉信用社“百福图分社”突然关门,造成附近10多个村庄653名农户持有上千万元存单无处取款。此事至今未有结果。

  (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责编:李海霞、乔雪峰)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