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GDP预增10% 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或增8万亿--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多省GDP预增10% 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或增8万亿

2013年01月31日08:44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手机看新闻

地区发展需警惕过度依赖投资

截至1月30日,中国31个省份均已公布了2012年的经济年报。从数据来看,各个省市的成绩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继京津沪之后,浙江、江苏、内蒙古也跨入“发达状态”;江苏和山东GDP均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和广东一起构成了5万亿梯队成员;对于2013年的经济预测,大部分省份表示乐观,GDP预增10%。

不过,相关专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对上述乐观情况表示担忧。

“GDP高速增长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牛海鹏表示,从数据上来看,大多数省份设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维持在高位,这意味着目前的GDP增长还是倚重投资驱动作用,需要警惕再次走上为发展经济、牺牲可持续发展的老路子。

“人均GDP过万”≠发达

在此次公布的经济年报中,多个省市人均GDP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江苏GDP达5.4万亿元,人均突破1万美元。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2年浙江GDP达34606亿元,人均63266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内蒙古数据显示,2012年,内蒙古GDP达15988.34亿元,人均64319元,折合10189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

此前人均GDP超1万美元的中国省级单位只有京、津、沪三市。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这意味着,目前已有包括浙江、江苏与内蒙古在内的6个省市区进入“发达状态”。

对此,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不以为然。他认为,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指标,但是并不能以此为标准来判定一个地区或国家是否进入发达水平。“人均GDP=GDP总额/总人口。决定这一指标的分子和分母均有虚的成分,比如,分子——GDP总额,多年来各地GDP总和远远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数据,而分母——总人口则把贡献了GDP的大部分流动人口排除在外。”

牛海鹏也认为这一判断有待商榷。他以内蒙古为例,内蒙古的人均GDP之所以过万亿美元,一方面是因为该地区拥有大量的资源,近年来GDP的高速增长是资源开发驱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因为该地区人口数量少,这种人均GDP过万亿美元是以环境污染、健康损失、资源消耗为代价,“含金量”有限,离“发达”一词差距甚远。

宋颂兴认为,以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人均消费这些直接关系居民生活水平的标准来判断一个地区是否发达或许更为准确。

值得注意的是,宋颂兴认为地均GDP(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为标准比人均GDP更能反映一个区域的发展程度和经济集中程度,是一个反映产值密度及经济发达水平的极好指标。“地均GDP不但能真实反映这一地区的发达和富裕程度,也能解决目前土地的利用率问题,提高城镇化效率。”宋颂兴认为,现在每个城市都在比建城区,盲目扩大地盘,最后造成城市散而不精,农村土地变少,这是未来城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预测乐观≠经济回暖

虽然2012年宏观经济一直处于弱势通道,但多个省份GDP总量还是毫无悬念地稳步上台阶。其中,江苏和山东均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和广东一起构成了5万亿梯队成员;河南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与浙江一起构成3万亿梯队;湖北、湖南和上海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与河北、辽宁、四川一起构成了庞大的2万亿梯队。

不仅如此,多省份将今年GDP增长目标定在10%及以上。比如,江苏预计2013年GDP增速10%左右,湖北省为10%,黑龙江为11%左右,河南为10%左右,云南为12%,山西为10%左右,福建为11%。

由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各地的乐观预测表明,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实现软着陆。

牛海鹏对此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现在仍处于高点,并没有大幅降落的现象,因此也不会有着落之说,这也意味着硬着陆的风险仍然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从数据上来看,大多数省份设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维持在高位。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6%。就单个省(区、市)而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净增加额达3000亿元的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接近60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对于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19个省将目标设定在20%及以上,少数地区甚至在30%及以上。有机构预计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3.5%,据此测算,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量或超8万亿元。

“这意味着目前的GDP增长还是倚重投资驱动作用。”牛海鹏说,这种通过大量的铁公基建设、大拆大建的投资方式能够拉动经济增长,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但对于调结构、可持续发展却会起到反作用。牛海鹏强调,需要警惕再次走上为发展经济、牺牲可持续发展的老路子。记者 史燕君

(责任编辑:聂丛笑、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