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的合力作用下,群众强烈反感的公款吃喝腐败风气近期整体有所好转。但在个别地方,变换消费时间、地点或者消费方式继续吃喝腐败成为某些官员应对“八项规定”的新对策。一些廉政建设专家认为,“舌尖腐败”的根源在于公款的滥用,要彻底遏制公款吃喝,必须要用严谨科学的制度“扎紧”财务的口袋。
根据媒体相关报道以及一些纪检部门的明察暗访,在当前打击“舌尖腐败”的高压下,一些地方的部分干部变换“策略”,纷纷转向豪华私人会所、民宅、机关食堂等非公开营业场所消费,地点更加隐蔽,形式更加低调。虽然明处少见了大吃,但躲在暗处的享受,让“舌尖腐败”又有了温床。
专家认为,吃喝无论有多隐蔽,最终还是需要公款来埋单,治理公款吃喝就要紧紧围绕如何管理公款来做文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宋志霖认为,当前公务接待缺乏统一的、可执行的标准是公款吃喝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国家曾对公务人员的用餐及接待标准做过规范,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物价水平,而且现有制度多为内部规范,刚性和威慑力不够。”宋志霖说。
另外财务审批制度不科学和预算管理不力也让公款对吃喝腐败敞开了“钱袋子”。宋志霖说,在财务报销上,“人”的因素往往大于“制度”的因素。在不少部门,办公室主任都有签单的权力,只要有办公室主任的签字,财务部门就照单报销。而具体公务接待花了多少,怎么花的,是否超标,则无人问及。
宁夏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忠宇教授认为,不少政府部门在做预算时不够科学、细化,财务预算透明度不高,难以有效监督。即使有了严格的预算,如果花超了也能打报告申请追加预算“超出预算在国外是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在国内,钱不够花打报告要钱却是较为常见的。”潘忠宇说。
如何革除现行财务弊端,彻底杜绝“舌尖腐败”?宋志霖、潘忠宇等人建议,完善制度,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是惩治吃喝腐败的必由之路。
“在美国,地方官员的公款接待有严格的规定,超过标准就算是行贿。除此之外,还有一部‘牙签法案’管理官员的公务应酬,根据这部法案,企业或者说客不得宴请官员吃饭,只能请他们参加酒会,酒会上所有的食品都只能用牙签插着吃,不得有正式的饭菜。我们国家要治理公款吃喝,当务之急就是出台一部可执行的公务接待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公务接待。”宋志霖说。
潘忠宇则建议要大力推进公务卡的使用,提高公务卡的覆盖面和使用率。据他介绍,强制用公务卡结算公务接待费、差旅费等,能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减少现金流量,做到“消费留痕”,避免了凑票报销、虚开报销发票金额等腐败行为。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建议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把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通讯工具等开支以货币形式定额包干到个人,将隐性支出变为显性收入。但是对货币化的对象和标准,需要科学界定,严格审批。潘忠宇说,在个别地方职务消费货币化已经蜕变为领导干部的“福利待遇”,标准甚至比工资还高。这就要求在货币化的进程中,政府部门不能自说自话,自己给自己定标准,不能出现“搭车、泛化”的现象。
最后,宋志霖、潘忠宇等人认为公众与媒体的监督是治理公款吃喝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宋志霖说,在日本、德国等国家,公款吃喝请的谁、吃的啥、谁出席作陪、为何要请等一系列细节都要上网公开,接受民众监督。我们在财务预算、三公消费的公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不够细,不够透明。这些项目越公开透明,公款吃喝受到的监督、限制就越严格。(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