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解决城市化难题的“政府之手”--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新闻>>宏观

日本解决城市化难题的“政府之手”

何德功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完成于二战以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城市也遭到严重污染,空气质量很差,工业废水直接排到河里,河水冒着臭气。为解决城市拥挤,大力开发地下空间,为解决堵车问题倾力发展公共交通……  1 9 3 0年 , 日 本 建 成 第 一 条 地 下街———东京火车站地下街。
2013年02月07日07:3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完成于二战以后。1950年开始,日本进入战后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从1950年的37%上升到1977年的76%。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放慢,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化率进一步增大,到2005年,日本生活在城市的人口超过86%。近年来,由于日元升值,为规避风险,很多产业转移海外,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撑着人们的就业和生活,日本城市化进入饱和阶段。日本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也遇到环境破坏、人口拥挤、居住困难、交通不便等城市病,但日本政府通过出台各种法律和措施使这些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其中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以各种法律措施阻止城市化无序蔓延,保持优良生态和民族特色……

  1968年,日本出台《城市规划法》为新的体制提供了法律基础,明确划分城市促进地区和城市化控制地域,并增加了配套许可制度,以阻止城市无序蔓延。土地使用从原先的四类细分到八类,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自1993年起又增加到12类。分别为第一种低层住居专用地区,第二种低层住居专用地区,第一种中高层住居专用地区、第二种中高层住居专用地区,第一种住居地区,第二种住居地区,准住居地区,近邻商业地区、商业地区、准工业地区,工业地区以及工业专用地区,并采用容积率作为控制标准。土地使用区划的审批权限从中央政府转移至都道府县,并让公众参与。此外,还出台《道路法》、《停车场法》、《下水道法》、《工厂选址法》等,使城市建设井然有序。

  以东京为例,商业高楼街区只有新宿、池袋、涩谷、六本木、新桥和东京站等几处,因为对高度有一定的限制,居民住宅除少量中高层住居专区外,绝大部分都是普通居民住宅,一般高度不会超过四层。在东京,除几个大的商业高楼街区和购物中心及高层住宅区,大部分地区都是低矮的小楼和日式民居。只看高楼林立街区,东京堪称是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但那些低矮小楼和日式民居,又会让人感到东京不过如此。不过,东京的生活配套设施和软件服务让人感受到的是一座世界最现代和宜居的城市。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城市也遭到严重污染,空气质量很差,工业废水直接排到河里,河水冒着臭气。机器轰鸣等形成的噪音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为解决环境问题,1967年日本出台《公害对策基本法》,1970年成立了环境厅,出台《环境基本法》、《水质污染防止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音规制法》、《城市绿化保护法》等,使环境公害得到彻底治理。目前,日本城市基本不存在危害居民健康的环境问题,空气质量优良,除铁路和高速公路旁外,安静成为城市的主旋律。

  在保护文化遗产景观方面,日本有《故都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法》,对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高度和样式都有一定限制,目的是为尽量与文化遗产协调,以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人们通过文化遗产可以知道一座城市的过去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千城一面”的现代化城市中,可以体味出每个城市的独特个性。

  为解决城市拥挤,大力开发地下空间,为解决堵车问题倾力发展公共交通……

  1 9 3 0年 , 日 本 建 成 第 一 条 地 下街———东京火车站地下街。目前,日本21座大城市都有地下街,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其中80%集中在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内。地下街一般建在车站附近,经营范围广泛,如一座巨大的地下城。地下街通过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解决了城市中心土地少的问题,还可以避免大规模拆迁,地下街以车站为中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人们在上班路上和等车空闲即可解决日常购物和饮食,节约大量时间。地下街道路错综复杂,可直通附近各大商店和旅馆等设施,通过在地下行走到达目的地,既节约了等红绿灯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地面上的人流拥挤。因此,东京、新宿站,每天客流量都在50万人以上,但在地面上几乎看不到拥挤不堪的现象。

  东京人口在1200万以上,虽然日本拥有近8000万辆汽车,但在东京一般情况下道路很顺畅。日本的公共交通发达,人们上班通常利用公共交通,东京的地铁线路有十几条,上下几层,纵横交错,坐轨道交通可以到达这座城市的任何地方。日本地铁准时,如果不是出现特殊情况障,人们上班可按地铁列车的时间,准时到单位。由于道路不拥堵,带来公共汽车的准时,每个公共汽车站牌上都标有达到时间,前后不会错几分钟,基本准确。

  在日本,公车很少,除少数政治家和企业总裁可以享受公车待遇外,人人乘坐公共交通,因此,日本国会议员坐地铁参加各种活动是常事。由于公共交通发达、准时和安全,减少了大城市路上行驶的私家汽车数量。此外,日本道路设计合理,开车人可选择线路灵活,大大降低了城市塞车现象。

  杜绝农民盲流现象,农村流动人口很快可以融入城市安居乐业,成为合格的市民……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有农民大规模流入城市现象。由于户籍制度迁徙自由,农民来到某个城市,一个月内到行政部门办理登录手续,即成为当地市民,找到工作后,自然改变了农民身份,所以日本没有“农民工”的称谓。

  农民刚进入城市,也生活在最底层,但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日本的房租比较贵,但和日本人刚参加工作的工资相比,拿出工资的1/4,即可租一室一厅,各种设备齐全。日本的房租几十年来没有什么变化,由于长期通货紧缩,和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时期相比,还略有下降。为照顾低收入人群,日本政府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每年都建大量的公营住宅,让穷人租住,房租很便宜,仅是相同面积大小的民房的1/6左右。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生活改善之后,按规定必须从公营住宅里搬出去。工作十几年的日本人都可以交首付贷款买房,日本的贷款利率很低,在1%左右,所以日本人买房并不感到是在为银行打工。

  在日本,只要有稳定的工作,月供并不是什么难事,加入失业保险和大病保险后,即使失业和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银行也不会把人从房子里赶出去。日本人快到退休的时候,一般都可以还清房贷,并存上一笔钱,加上养老年金,可以安度晚年。

  日本人不会因为一套房把几代人的钱都赔进去。日本的老人几乎都不会出钱为孩子买房。近年来,农村年轻人到城市找好的工作虽然有些困难,但如果不挑三拣四,第三产业可吸纳各个文化层次的就业人员,即使找不到正式工作,也可以在饭店、超市打工,挣出自己的生活费。一旦找到正式工作,就可以安身立命,改变命运,努力在城市实现自己的梦想。

  近年来,日本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一方面年轻人因农村就业机会少大多向往城市。另一方面,有些城市人返回农村去经营农业。原因有三:一些年轻人思想观念变化,立志规模化经营农业;政府对从事农业经营有优惠政策;退休以后叶落归根回家务农。正因如此,近几年来日本农村人口并没有太大减少。

  另外,日本提倡六次产业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加等于六。城市化完成以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反哺和支援农业,农业加上第二产业工业的技术和第三产业的流通,有了振兴的希望,另一方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也可从与农业的结合中获得更多的商机。随着更多的工厂和流通企业参加农业经营,会有更多城市人到农村工作,逆城市化现象还会继续存在。

  打造智能城市,日本城市未来的方向是信息化、生态化和高度智能化……

  日本经济界最权威的组织经团联正在实施一个规模庞大的项目:“建设理想的城镇———未来都市示范项目”,在11座城市同时展开实验,实验时间五年,包括岩手南部循环型生态城、福岛医疗关怀服务城、山口活跃老化城、北九州亚洲战略环境基地城、柏之叶花园城、藤泽环境创造城、京都在线汽车网络城、西条农业革新城、冲绳物流据点城、丰田节能智能交能城和日立智能工业城等,几乎所有实验都与信息技术和节能减排有关。从高度信息化角度看,可以称为智能城市,但其中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关系最大的应该是丰田节能智能交通城和日立市智能工业城。

  丰田节能智能交通城与丰田汽车公司有莫大关系,因为丰田公司的总部就在爱知县的丰田市。实验内容包括医疗领域和能源领域。车内感知装置可非接触测量驾驶员眼球、头部、瞳孔状况,了解司机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以及疲劳度、精神压力、心跳、体温、血压等,测量结果即时传到医疗建康信息综合服务中心,中心根据情况迅速提醒司机采取措施,制止疲劳驾驶;在每个家庭安装太阳能装置,电动汽车可以把太阳能发电储存起来供天气不好时使用。电动汽车一般深夜充电,避开用电高峰,在用电高峰、电力紧张时,电动汽车又可为空调、冰箱、电视、电脑等供电……建设节能智能交通城的目的就是构筑低碳交通系统,每个家庭和单位都使用可再生能源。

  日立市智能工业城的实验在节能减排方面与丰田市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日立是把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收集起来,在节能管理系统的管理基础上供工厂、电动汽车、观光游览车使用,达到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同时,日立市努力构筑环境友好型盈利模式。可以说,这11座未来示范城实验重点各有侧重,一旦实验成功,又可以把所有的经验集中应用于一座城市,打造信息化、生态化和高度智能化的未来大都市。(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孙博洋、乔雪峰)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