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愿景
“以任何标准衡量,中国近30年的经济表现都令人印象深刻。”世界银行集团的一份政策报告如此评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看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的大幅提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调整转型期,中国也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
“中国正在进入中等收入的转折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表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转折阶段会出现举步维艰的情况,但中国经济的规模效应、在全球经济体中的重要性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帮助中国度过中等收入的转折期。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只是一字之别,但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这一目标赋予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多美好的愿景和期待,但需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这一愿景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改革”,是本次年会的一个热词。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触及到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实现包容性增长,是一条艰巨的改革之路。”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包容性发展要求把创造机会均等、平等发展、维护社会正义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这些方面往往又同财政制度相联系,所以,财政既要加快自身的改革,完善财税制度,也要积极支持配合相关的改革,着重于建立机制,促进包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对于促进包容性增长的财税体制改革,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史蒂芬·格罗夫表示,提升税收的征收是可以帮助税收更好地用于公共支出,可以直接用来支持私营部门进行配套消费。“如果能够在教育和养老方面做出公共资源的安排,有助于减少收入差距,鼓励人们消费。对于中国经济从出口转向内需拉动,是非常有益的。”
改革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过去30多年来,中国以市场为取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此过程中,财税体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与各方面的改革相配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尽管改革和政策调整任务非常艰巨,我仍然相信,我们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楼继伟说。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世界各国只有在相互开放中才能寻找到更多更好的合作机会,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远未结束的大背景下,加强各国之间的开放合作意义尤其重大。”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建议,要切实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开放,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尤其要关注全球流动性过剩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风险,防止货币竞相贬值,为世界经济复苏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则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在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的,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的水平,要更加充分地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认为,城市化的改革能够帮助经济效率、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和谐的提升,如果正确处置的话,中国的城市化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引擎,中国将更加繁荣。
“建设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一个美丽的中国只是开端,而非终点。”西门子公司总裁罗旭德在年会开幕式上的发言,赢得了与会代表热烈的掌声。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