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惊讶江苏农民一家5口住200平:这么大?【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李克强惊讶江苏农民一家5口住200平:这么大?【2】

2013年04月03日07:11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导读]李克强履新后首次出京调研,在江苏江阴市新桥镇,当地民众陶进娣主动邀请李克强到家中做客。当获悉陶进娣一家5口住200平方米的房子后,李克强惊讶地说:“这么大?”

李克强惊讶江苏农民一家5口住200平:这么大?

3月28日,李克强在上海外高桥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看望码头工人。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农民有就业,城镇化走得更扎实”

“你们穿着和天空一样蓝色的制服,天空没有边界,你们的前途也无限美好。”

下午5点半左右,李克强到达制衣企业海澜集团。去往车间的电梯里,李克强问:“你们规模有多大?有多少销售额?”

行走在车间的绿色通道时,李克强会时不时查看揉捏布匹,转头继续问:“生产忙不忙?现在的国内市场怎么样?”

“三集中”改革后,新桥镇大力推进工业化,企业向工业区集中。海澜集团就是工业园区内的一个大型企业。

目前,新桥镇全镇已经有近百家企业进驻园区;全镇80%以上的农民成为现代产业工人,农民人均收入达2.5万元。其中海澜集团解决了镇上一半人的就业问题。

李克强曾多次论述过城镇化进程的问题,2013年1月,他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城镇化,“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

在考察中,李克强再次强调,城镇化要有产业作支撑,实现产城结合。进城的农民有就业能创业,生活就会安稳,城镇化就能走得更扎实。

在服装二车间西服流水线上,员工李想正像往常一样埋头工作,只听到一阵喧哗,李克强总理站在了她的面前。

“工作几年了?”“每个月工资多少?”“平时住在哪里?”李克强频繁提问,这个文静的姑娘回忆说,她当时都来不及一一作答。

围观的人群里,有人站到了椅子上。一位安徽籍小伙子大声说:“总理,我也是安徽人。”

李克强接过他的话头:“哦?你住在哪里?给家里寄钱吗?寄多少?是每个月都寄吗?”

听说这对小夫妻俩每个月把两个人一半工资都寄回老家时,李克强称赞说:“你这是在尽孝道。”

在与车间员工交流时,李克强指着对方的工服说:“你们穿着和天空一样蓝色的制服,天空没有边界,你们的前途也无限美好。”

“春耕农时不可误,粮足天下安”

“土地也能产黄金,但是小块地不行,要靠大块,一户农民一亩三分地那能行吗?”

三月江南,春风送暖,麦苗已蹿到膝盖,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麦苗宛如绿色地毯铺到天边。

3月28日8点多,老高——高健浩在他的麦地里迎来了特殊的客人李克强。

两天半前,他得知李克强将造访他位于常熟市古里镇的田娘农场,考察农业现代化。

来到麦田,李克强下车,径直朝田埂走去,伏下身,仔细查看田里麦苗的长势,他说:“春耕农时不可误,粮足天下安。”

自称是“农民”的老高实际是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2009年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

在田地平整,水网密布的古里镇,曾是当地芙蓉村村支书的老高和他的田娘公司颇有声名。十多年来,这里的土地流转面积达6800亩,田娘农场创造了“公司+若干家庭农场”的合作发展模式,整合当地农民的土地,规模种植,同时向农民提供有机肥、种子、机械和技术的扶持。

李克强参观的这块地,正是田娘农场的示范基地中的一块。

老高介绍说,现在农场只种粮食,合作社负责服务,公司组织产业化经营。田埂打掉了,用上大机械,产量和收入都上去了。

听了老高的话,李克强说:“土地也能产出黄金,但小块不行,要靠大块,一户农民一亩三分地那能行吗?”

早在2012年的9月上旬,中央2012年1号文件起草小组专程到常熟调研,对田娘农场的家庭农场模式给予了肯定,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

高健浩直言,他希望农业发展能加大措施吸纳高素质人才,还希望国家将有机肥使用纳入测土配方中,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在视察中,李克强说,家庭农场是一种新的探索,在探索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这代表了一种大的方向。“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的形式来发展现代农业这是大方向,是有效的载体。”

考察结束时,正要与农场部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的李克强,看见围观的村民 远远站着,不敢靠前,于是两手一张:“大家一起来吧”。

临别前,高健浩提出一个要求:“我想代表苏州的农民跟总理拥抱一下。”

李克强爽快答应,他笑着说:“我也是农民,当过大队书记,在农村工作了13年。你也要代表全国农民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码头信息化管理达到世界级水平”

“在国外高调,国内也不要低调,企业怕什么,要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高歌猛进!”

3月底,江海交接处的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被碧水和黄灿灿的油菜花环绕,大型拖车忙碌行驶其间,港内外到处可见密密麻麻、色彩各异的标准集装箱。

28日下午,李克强来到浦东外高桥保税区,考察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物流经营和进出口贸易情况。外高桥保税区濒临长江入海口,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

码头,一个国家外向型经济的窗口,李克强对此并不陌生,他说自己曾数次参观海外码头,其自动化程度曾令他印象深刻。在国内,李克强也时时视察码头,曾去过江西九江、大连长兴岛、唐山曹妃甸等地。

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设备精良,是国内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化集装箱码头之一,采用集装箱无线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实时控制,电脑与海关联网,多家国际著名船务公司在此安营扎寨。

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所在的外高桥港,每天进出口船只超6000艘,这些船只的全部指挥调度工作,都集中在一座几十平米大小的中控室中。

在这里,通过港口的信息化操作系统,进港船舶的每个动作,都由系统发送指令,指挥调度。

公司负责人说,浦东正在建设一个更加高度信息化的无人操作码头,“希望总理三年后再来浦东,看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

李克强称赞说:“我当年参观香港、新加坡的码头,现在,我们码头的信息化管理也完全进入了世界级水平。”

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谈到中国企业该低调还是高调的问题,李克强笑着说:你在国外高调,国内也不要低调,企业怕什么,要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高歌猛进!

李克强还说:“你们地处长江口,要把管理经验和投资推出去,顺流而上带动中西部发展。长江沿线要能看到你们身影。”

在当天的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鼓励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他说:“中国走到了这一步,就该选择一个新的开放试点。上海完全有条件、有基础实验这件事,要用开放促进改革。”

他还指出:“30年前,波澜壮阔的改革首先是由沿海开放的经济特区带动的。今天看来,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和动力。而在这种开放的过程中,改革将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

在忙碌的外高桥码头上,李克强询问年轻的码头职工们,他们来自哪里、工资多少、收入是否增长、家里如何安顿。

李克强勉励码头的负责人:“让你们的员工富起来,让他们也把长江内航沿线群众的工资带动起来。”

临行前码头工人突然要求合影,李克强爽快回答:“来来来,都一起!”

他特意把中间位置留给了女职工。

“让工资涨就很好嘛”

“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用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

3月29日下午,像往常一样,德国工程师克里斯蒂安·莫尔在上海药明康德公司5楼的生物制药一体化实验室里调试设备。

3点左右,实验室涌进来很多穿着白色实验服的人,莫尔也跟着挤了过去,他的同事告诉他,来访的是总理李克强。

李克强用流利的英文与莫尔聊了几句。临别时,莫尔掏出名片。李克强接过他递上的名片,却表示没有名片回复,全场爆发出一团哄笑。

4月1日,药明康德公司企业传讯部助理主任时冉介绍说,该公司主要承担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的外包服务,由海归和本土人才共同创立。该公司目前承担研发的20个产品中,有5个为世界首创,是一家高科技企业。

药明康德2007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被纽约股票评论员称为“华尔街首次为中国智慧买单”。

李克强考察了从细胞培养到新药研发等各个环节,仔细询问了相关技术是否为国人的自主创新。

在生物制药一体化实验室,李克强看到一台正在运行的生物反应器,当得知一次性反应袋每个要人民币3万元时,李克强惊呼:“这么贵啊?”

听说公司职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李克强高兴地走到年轻的科研人员中间,与大家握手后,询问他们的学历和专业。

李克强还询问起公司里的“海归”博士是否有股份。问到工资收入时,他追问:“这数目是税前还是税后啊?”

听说企业有个“让工资飞”的员工收入提升计划,李克强笑了:“让工资涨就很好嘛!”

考察完实验室后,李克强在现场召开部分企业座谈。他说,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大特点,就是改革与开放相伴随,在一定程度上是开放促改革。要以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观念和体制创新,形成开放新格局。

李克强强调,引进来要放宽领域,特别是服务业领域,走出去要注重形成研发、品牌、营销相结合的综合优势,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用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

30年前,波澜壮阔的改革首先是由沿海开放的经济特区带动的。今天看来,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和动力。而在这种开放的过程中,改革将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

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大特点,就是改革与开放相伴随,在一定程度上是开放促改革。要以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观念和体制创新,形成开放新格局。——李克强

(责编:李海霞、史雅乔)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