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在哪里--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在哪里

2013年04月03日08:0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手机看新闻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总体上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但如何打破行政垄断,鼓励公平竞争;充分使得收入与分配的信息公开,将是方案能否成功推行或有效推行的关键。由于方案经过8年后才出台,可以想象其间的利益博弈较深,改革阻力不小。

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在哪里呢?作为长期研究市场经济与资本市场的研究人员,笔者认为关键在打破垄断、信息公开。

从今年我国制定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推进情况来看,尽管出台已经接近两个月,但推进效率并不令公众满意。近期,虽然人社部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着力推进此项建设,但从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央企高管收入改革来看,却显示出央企高管收入有暂时搁置的信号。顶层设计如果没有实质性动作,那么收入改革有可能面临社会公信度降低的预期或落差。那么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在哪里呢?作为长期研究市场经济与资本市场的研究人员,笔者认为关键在打破垄断、信息公开。

打破垄断是提升社会效率与收入公平的前提

从目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来看,其主要集中在行业与城乡差距两个方面,而行业差距最主要的体现是央企等垄断性行业过高所致。从最新上市公司年报来看,金融、地产、石油、证券等国有高管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而具体研究这些央企或国企来看,其均是行政机构控股的企业。一些企业高管即是董事长,又具政府官员背景,那么如何能够体现社会竞争的公平呢?我们以近年热门的房地产行业看,招商地产、保利地产、万科A等实际上都是央企控股企业,扮演了过多的“地王”角色,而这些行政化经营,导致其在土地市场或地产市场的区域行政化经营特色,其高管收入往往高于其他行业或企业内员工数十倍,利益链条错综复杂,银行与石油等行业更不用多讲。

市场经济学并不反对行业工资差距拉大,但如果是建立在公平与高效市场,并通过公平竞争而发展起来的高管收入提升并不会引起社会的普遍诟病。但事实显示,中国高收入阶层的主要集中区域是利用行政化控股而占用资源发展,即垄断性经营特色加行政化控股特色明显,因此笔者认为打破垄断,企业运营去行政化等是非常关键的。如何让企业在统一市场中公平竞争自然对收入分配改革促进有益,且至少能够提升各自真实的竞争态势,利于分配改革走向健康理性。

信息充分公开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有效利器

信息公开有利于加大政府管理责任与社会舆论督促,而信息公开需要法律层面的全方位支撑。虽然中国许多高官或高管收入信息公开力度有限,但随着公民意识与现代媒体的不断发展,民众的监督力量也非常之大。去年以来,社会上不断曝出各类腐败案件,其通过研究发现,主要集中在公职利益或事业单位之中,比如网友普遍指责的陕西微笑局长事件、深圳某区执法政委数十套住宅、山东省副省长巨额贪污与46套住宅、铁道部官员腐败案等,而最受社会公信度的桐乡公证处主任,其年度工资80多万元,单次吃螃蟹就能报销16万元等,这些都显示特殊利益体层面的收入扭曲或体制因素问题严重等,这些事件的曝光,某种程度至少从正面使得高收入违法体有所收敛。

在市场经济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雇员并非热门职业,其受到多个法制与信息公开的社会监督,并更受到纳税人的广泛关注。同样,市场经济体的国家很少有那么多的垄断企业,即使有,其收入分配也受到信息公开或税收制度的制约与完善。观察近年我国社会情况,考取公务员热本身就可能反映出一种问题的严重性,银行、石油等垄断特征明显,由于官员利益收入的信息不公开或巨额收益,实际上对于社会的公平、公正等形成了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所提出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其能否成功推进的关键是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后,才会得到社会与纳税人的广泛监督,才会受到法律天平的追查或制约。如果一个改革方案不能做到社会体各个层面的广泛信息公开,那么它制订的方案将会掩盖事物的本来面目,形成无效方案或虚假方案的概率就很大,就可能演变为一种口头性的或难以操作的方案。对于社会信息公开,如果能够将政府官员、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企业、社会职工等收入与财产信息公之于众,就可以形成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法律与纳税等才可能真正地有的放矢,综合推行改革方案,相反,如果一个改革方案并非建立在社会广泛的信息公开基础之上,那么这个方案最终的结果都将是糊涂方案,做的口头文章越多,对社会的伤害反而会更深。

总体来看,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总体上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但如何打破行政垄断,鼓励公平竞争;充分使得收入与分配的信息公开,将是方案能否成功推行或有效推行的关键。由于方案经过8年后才出台,可以想象其间的利益博弈较深,改革阻力不小,而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两项关键因素的法律破冰才会使得收入分配改革走向健康与效率。

(责编:聂丛笑、乔雪峰)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