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互联网已经是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渠道--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赵启正:互联网已经是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渠道

2013年04月08日08:06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赵启正:互联网已经是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渠道(人民网记者章斐然 摄)

人民网北京4月7日电 (记者 章斐然)继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式之后,下午,一场名为“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的博鳌对话在会上展开。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在会后接受人民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互联网已经是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渠道”。

互联网已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渠道

赵启正说,互联网已经很自然地成为社会沟通的一个有力途径。在公共外交领域,本国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公众了解本国公共外交的政策;政府可以也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意。

赵启正在他的作品《公共外交》中也曾提到,“互联网的普及促进公共外交变得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各种力量都在充分借助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观点,施展自己的国内或国际影响。”

但他在接受人民网财经记者采访时同时提到,由于语言问题,纯中文网站外国人读得少,因此中国建设外文网站数量颇多。此外,中国建设的外文网站语言种类很多,大概接近60种。

英国48家集团副主席麦启安(Alistair Michie)在讨论中建议中国和外国人一起创办网站来发出声音。他说,“我们想做的应该不是平面媒体,而是关注吸引年轻人的互联网。通过报纸等平面媒体向外沟通交流,我个人觉得是非常糟糕的沟通宣传,应该和外国人一起创造网站发出你们的声音。”

公共外交--讲故事才能动人

会前,赵启正接受人民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公共外交实际上属于不同文明间的对话,目的是向外国人介绍本国的情况。

他表示,公共外交的主语是公共,这意味着政府、公众都可以参与到公共外交的活动中来;公共外交的宾语也内涵广泛,可以是政府、公司、机构、个人等等。也就是说,公共外交可以是本国政府对外国公众,也可以是本国公众对外国公众,也可以是本国公众对外国政府,情况有很多种。

赵启正说,公共外交的作用不可忽视。他表示,各国政府的在外交等外事活动中做出的决策并不能与与本国民众隔断开来。“如果一国的民众对中国抱有好感,那么这个国家的政府在制定不利于中国的外交政策时一定会考虑本国民众的感受。”他说。

对于公共外交的方法与途径,赵启正认为有效开展公共外交,需要从政府和公众两个层面做出努力,要增强自觉参与公共外交的意识,丰富跨文化知识,努力提高沟通能力,及时对公共外交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不断地修正实施办法。

他说,“现在我们对外交往的时候,常常有个毛病,就是太爱讲“哲学”,道理说得太多。其实讲中国的故事才能感动人。因为故事往往是哲学的载体,故事往往离真理最近。着重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特色其实就在故事里头。”

高校首次承办博鳌分论坛活动

这场关于“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的对话由中国人民大学承办。这也是博鳌论坛历史上首次由中国高校来承办的分论坛活动。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主持论坛,库恩基金会主席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英国48家集团副主席麦启安(Alistair Michie)、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作为嘉宾参与对话讨论。

对于高校在公共外交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陈雨露说,大学应该立足于学术阵地,推动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学术化系统化,使公共外交深入人心,让公共外交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真正能够发挥更加持续、系统、深入的作用。

陈雨露表示,继北京外国语大学之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意在发挥学校的学科综合优势,加强学校在这方面的智库作用。“建立中心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开设有关公共外交的课程。”陈雨露在会后接受人民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责编:达昱岐、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