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0日上午,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介绍2013年第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
4月9日起,备受关注的3月及一季度宏观数据开始密集出炉,中国经济能否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势头已经初露端倪。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CPI同比上涨2.1%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物价走势开局良好。而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反弹回升的势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综合多位专家与研究机构的观点,数据显示实体经济活动继续复苏,但与2009年的反弹相比,本轮经济的回升态势要显得温和许多。
下周一(15日),国家统计局则将召开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包括工业生产报告、固定投资报告、社会消费品报告等在内的宏观经济全景图。
■外贸首季平稳增长
海关总署10日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746.7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13.4%。一季度贸易顺差为430.7亿美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1亿美元。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10日举行的国新办记者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反弹回升的势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6.1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746.7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13.4%。其中出口3.2万亿人民币(折合5088.7亿美元),增长18.4%;进口2.9万亿人民币(折合4658亿美元),增长8.4%;贸易顺差2705亿人民币(折合430.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我国贸易顺差仅为2.1亿美元。
此前,市场预计,由于受国际市场和基数影响,3月份出口增速将大幅回落,进口则有望降幅收窄。海关总署10日数据显示,3月份出口18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增幅大幅回落,环比增长30.8%。3月份进口1830.74亿美元,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47.5%。3月当月贸易逆差8.84亿美元。经季节调整后,3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8.4%,其中出口增长13.5%,进口增长23.7%。
外部市场需求动力不足
针对今年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值远高于去年全年外贸6.2%的增长水平,郑跃声分析指出,一方面,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的政策优化和国民经济发展向好的态势已基本确立,为进一步扩大进口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出口企业的信心增强,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也部分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
关于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郑跃声表示,目前还看不到外部市场需求稳定增加的迹象。他指出,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市场需求实现根本好转的可能性不大,全球贸易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这些外部因素或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外贸表现。
■物价重回“2时代”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信息显示,3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2.7%,非食品价格上涨1.8%;CPI环比下降0.9%,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9%,非食品价格上涨0.1%。在3月份2.1%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菜价在当月的CPI变化中唱了“主角”。从同比变动看,鲜菜价格下降10.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37个百分点。从环比变动看,鲜菜价格环比下降13.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49个百分点。
曾一度让老百姓无奈的猪肉价格近期也“得瑟”不起来了。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下降9.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31个百分点。商务部9日亦发布数据称,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第七周下降,猪肉价格更是七周累计回落12.2%。
“春节因素的消退,‘三公’消费的限制以及季节性因素,是导致3月份CPI回落的主要原因。”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一致认为,进入3月份以后,春节假期结束,节日需求也随之回落。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公款消费限制”等系列措施对商品零售销售、餐饮行业波及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CPI的回落。
业内普遍认为,CPI 通胀率降幅大于市场预期,而食品价格下跌是CPI 通胀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蔬菜和猪肉价格的下降最为突出。
从长远看,我国的通胀压力将长期存在。随着天气的转暖,猪肉、蔬菜在最近一两个季度内价格将难以出现明显反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目前看也很难出现大幅上涨,加上中国经济增速总体平稳,今年物价总体上将保持温和态势,但通胀压力仍不能掉以轻心。
■PPI连续6季低迷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信息显示,2013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9%,环比持平(涨跌幅度为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0.1%。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9%。
“PPI呈现出连续6个季度的持续低迷,为过去十年所未有。”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本轮PPI下跌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去年四季度虽趋于平稳,但并未出现像样反弹。截至目前,PPI已经持续6个季度低迷,较2011年9月的高点下跌3.3%。与上一轮PPI下跌(2008年10月-2009年3月)相比,本轮跌幅虽然较小,但持续时间长。
分析人士指出,国内需求仍然偏弱,经济持续复苏动力不足或是造成低迷的主要因素。首先,价格指数显示主要生产资料需求偏弱,短期内需求回暖尚难实现。其次,3月本应是生产开工旺季,但今年3月PMI环比增幅为2005年以来最低,凸显当前经济旺季不旺的态势。再次,出口情况也缺乏亮点,我国外贸依然面临来自世界的严峻局面。
尽管于去年下半年起,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出筑底回升的可喜迹象,但与2009年的反弹相比,本轮经济的回升态势要显得温和许多。“3月份数据显示实体经济活动继续复苏,但势头较弱。”瑞银证券的一份报告认为。
对于未来PPI的走势,中金公司的报告认为,PPI同比转正将推迟到第三季度PPI的缓慢回升,对今年工业企业的再库存起到抑制作用。
PPI的持续走低,降低了宏观政策收紧的可能。有分析认为,二季度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回归中性,但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不大。瑞银证券经济学家汪涛认为,由于经济复苏较为温和、通胀压力不大、监管收紧和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近期出台新的货币和信贷紧缩措施的可能性不大。(新华网汪文品 李天真综编)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