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今天宣布,确认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a3不变,但将前景由“稳定”下调到了“负面”。穆迪发表的新闻稿中说,预计中国今年到明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将增长7.5%至8%。同时对于金融系统更审慎、有效的监管措施以及更广泛领域的改革将防止经济不平衡的扩大,减轻经济硬着陆风险。
好话说完之后,穆迪表示很担心。它说,可能有一些负债会影响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质量,妨碍经济向更平衡和更稳定的增长方式转变。另外,土地财政使地方财政健康程度下降。穆迪并不是第一家下调中国评级的国际评级机构。
就在上周,惠誉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降到了A+,惠誉也成为1999年以来首次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大型国际评级机构。接连两家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中国评级,为什么?虽然中国地方政府存在债务风险问题,是否有夸大的可能值得商榷。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对此发表评论。
接连两家大型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中国评级,有人认为这是阴谋论,也有人说这叫我们感觉特别没面子,您的观点?
张茉楠:我认为还是要客观理性的看待,现在很多舆论都认为穆迪和惠誉可能是落井下石或者叫事后诸葛,但是我觉得之所以他们这么做,就证明中国的债务风险确实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一大问题。能够正视问题,能够摆正态度,这才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所以说我认为中国还是应该对于当前的债务问题有所警示。
是不是人为的放大了中国当前存在的债务风险?
张茉楠:如果是从财政赤字率和债务比率来看,中国现在确实还没有达到这个国际警戒线,但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也就像惠誉他们谈到的,就是债务不透明,这个才是中国债务问题的最大风险所在。我们现在看,无论是地方融资平台还是中国现在审计署或者银监会,他们都在对中国现在的地方债务进行统计,但是说法不一,而且包括一些研究机构对于地方债务的问题其实也有很多版本。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没有把问题搞清楚,连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我们还没有搞清楚,这才是问题所在。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中央政府为担保和地方政府为担保的担保体系,那么省级以下的地方财政实际上都有相当大的融资权,而且因为没有预算的软约束限制。很多地方政府能够通过绕开预算法来大规模的举债,而且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比如说挂帐或者是担保资产,产生了很多的非显性的债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或有负债。由于各级政府之间的责权不明确,事权也是不明确,一旦出现债务风险的话,势必会由地方财政转移到中央财政,直接威胁到中央财政的安全,所以说从债务的传导机制和债务不透明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中国的债务风险还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