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现象”只是行业缩影 进口红酒乱象何时休--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新闻>>宏观

“拉菲现象”只是行业缩影 进口红酒乱象何时休

2013年04月27日09:24    来源: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年产20万瓶的拉菲,能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也就2万瓶左右。但每年国内拉菲却有近60万瓶的销量。多出那部分从哪里来?

  “拉菲乱象”,从一个宏观的视角来看,是近几年我国红酒市场尤其是进口红酒高速发展中出现众多乱象的一个缩影。

  据近日召开的中国酒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葡萄酒产业2012年产量138.16万千升,同比增长16.9%,进口葡萄酒38.8万千升,增长7.31%。尽管比之前的增速有所放缓,但红酒产业及产品显然仍是市场的热点。高速增长的背后,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刚起步的进口红酒行业没有完善的行业规范,标识打擦边球是酒商常用的伎俩。著名产区、钻石级、大师级、特优级等五花八门的概念,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一些不法进口商为了获得最大利益对消费者进行误导,通过混淆原产地或者等级将劣质的低价酒包装成高品质酒。

  山寨泛滥、副牌众多等问题也是进口红酒的痼疾。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很多山寨名酒都是经销商在制售,形成稳定的销售链条和顾客群,走进市场。而由于拉菲自身出品了一系列的子品牌酒,给不法分子创造了仿造的机会,面对供不应求的大好市场,各种拉菲风起云涌,卖得不亦乐乎。

  红酒乱象不仅有害于消费者,对品牌形象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更进一步地说,甚至可能会动摇消费者对整个红酒市场的信心。要让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乱象必须得到破解。

  按照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红酒的质量,从低到高分为劣质品、不合格品、合格品、优良品和优质品5个级别。这与国外红酒生产与销售的产区标准制度完全不同。在一些传统饮用红酒的国家,好的葡萄酒酿造者特别关注本国特色品种、小产区的地域性或风土条件,而且关注在这种条件下最适宜的品种和酿造方法。越好的葡萄酒,它的“身份证”越清楚。

  在完善标识的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进口红酒市场的监管。日前,国家商务部已经出台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规定酒类经营者必须填写完整的随附单,否则不能证明来源正规合法。

  消费者作为最后的把关人,也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在选酒时,首先要学会看酒的条形码,通过条码辨别葡萄酒的原产国。其次是要看标签,正标必须有酒庄名、产区、级别、酒精度、容积、年份等。第三,要懂得看酒瓶,正规的酒瓶底部一般有印花纹和压花纹,原装的封口标一般是可以转动的,软木瓶塞上的文字应与酒瓶标签上的文字一致。此外,消费者购买时应要求供酒者提供完整的随附单、发票,以便留下维权的依据。

(责编:孙博洋、李海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