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A股之外的资本市场投资,是多年来中小投资者的“中国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此举一出,市场一片欢腾,5月7日,港股恒生指数上扬,远在美国的中概股也均放量上涨示好。
可是,这并不是中国首次推出个人境外投资。早在2007年的港股直通车曾让中国投资者兴奋不已,但之后被无限推迟;2011年1月,温州市公布《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该方案公布不到半个月,即被叫停。
如今,国务院决定建立个人境外投资制度,是否意味着个人投资者可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若真如此,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市场议论
“可缓解国内物价上涨”
官建益(财经评论员):如果有了这样的制度,那炒房的资金会部分分流,因为其中很多资金是因为没有保值增值渠道而被迫加入的。那些炒姜炒蒜的资金也会减少,物价上涨的压力也会降低,国家被迫出台相关政策的可能性会降低。抢金的大妈会理智一些,因为全球大宗商品的下降趋势已成,内地投资者犯不着为10年黄金牛市买单。
李先生(深圳投资者):个人境外投资已说多次,关键看时间表和执行力度,否则仍旧是“玻璃门”。如果中国允许投资者自由境外投资,我会在美股和港股市场上挑选那些成长值高、股价适中的公司,A股目前还没有具备极高投资价值的公司。
学者观点
“到国外赚钱并不容易”
余永定(中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我一贯认为,对这个事情需要谨慎,当年香港直通车我就发表过类似的意见。
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世界各国对资本跨境流动管得比较紧。包括那些原来放得很开的国家,现在重新思考资本跨境流动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推出鼓励资本自由流动的措施。
允许资本流出,这涉及许多问题,如洗钱,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不当的资本会流出。当然,某些便利的政策,比如,简化手续,允许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并购等,这些政策还是需要做的。
当前,如果放开个人境外投资,大量资金流出,股市最惨。一会儿引进资金把股价推上去,一会儿又让资金流出去。何不把精力花在市场改革和制度建设上,把它做成一个真正的公正、透明、有效的市场呢?
国内没有投资机会了,到国外去赚钱,这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外国人没那么傻,挣不到钱他不会进来,咱们也没那么聪明,出去就能挣钱。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着眼点放在影子银行、企业负债率过高等更严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直面这些问题,而是寄希望于资本的引进或流出,来倒逼改革呢?这是非常危险的。
“放开外汇管制是首要任务”
余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2007年港股直通车被推迟,是由于当时的国内市场不太稳定,A股股价非常高,监管各方尚未决定由谁负责港股直通车。如今,国内监管层有新的格局,港股直通车有望重启,但什么时候可以落成,还无法预测具体时间。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中国公民都可以自由购买境外股票的话,那么,汇率能够自由转换是先决条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投资者都可以直接投资国外的股票,中国多年来不能做到这一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外汇管制,投资者无法自由兑换外汇所致。
因此,若中国打开境外投资渠道,放开外汇管制是首要任务。在此过程中,香港一向被认为是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也是中国境外投资相对容易操作的市场。同时,人民币兑港币相对比较自由,因此,开放香港市场相对容易。
如果政府允许个人境外投资,那么可以疏导国内投资者到海外去,可以相应地消化掉政府手上的一些外汇储备,政府面临的通胀压力就会小一些。比如,可以疏导国内大量涌向房地产的资金,房价就会下降一些。
这要等到具体方案拿出来,看这个制度的具体细则是什么样子,精确计算出可以放开投资多大规模,是否会大到影响到国内房市和股市。就像此前QFII当初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国外大机构拿到的额度非常小,最后对中国股市影响很有限。
“应对投资金额设限”
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个人境外投资必须控制风险,投资的总量必须可控,投资额占个人资金比例不宜超过50%,相关细则要跟老百姓风险控制能力挂钩。可以在北上广深等金融发达地区先尽快推出,形成小步快走的形势。同时,对于个人投资金额设一个上限,比如10万美元,15万美元。
“或先放开香港市场”
朱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个人境外投资制度是好事,我想多数人应该是赞成的。中国外汇储备很高,如果允许中国人去海外投资,资本账户慢慢开放,是明智之举。
不过,中国的改革向来是渐进式的,个人境外投资制度也不例外。估计政府有可能先放开香港市场,毕竟香港较容易控制风险,如果运行良好,一两年之后逐步开放美股、欧洲市场。
金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