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地方数据造假频现 “板子”不该只打统计员--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个别地方数据造假频现 “板子”不该只打统计员

2013年06月23日16:39    来源:工人日报    手机看新闻

  户籍人口只有5万多人的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2012年上报的工业总产值高达85 .1亿元,但是经过国家统计局核实发现,其2012年工业总产值初步核实为22 .2亿元,虚报62 .9亿元。原来,横栏镇纳入联网直报的工业企业有249家,经抽查的73家企业中有38家企业实际属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其中19家企业已经停产、搬迁或注销。既然工业总产值水分如此之大,那么该镇过去几年的统计数字可信与否,可想而知。

  不过,此事唯一值得庆幸之处,就是当地有关部门没有说这个数字是临时工统计出来的。当地通报称此事由于该镇“统计人员玩忽职守,出现了联网直报企业名录不实、编造虚假数据和代填代报企业数据”所致。

  事实上,一个地方工业总产值的高下,与当地统计人员的绩效和仕途均无直接关系,因为他们只是基层的统计人员,而非工业部门的管理人员。那么,究竟是什么“动力”,让统计人员胆大到可以将工业总产值的“泡泡”吹成真实数据的3.83倍呢?虽说再精准的统计也难免有误差,但三倍多的差值,已经不是统计方法和样本抽样不同的问题了。

  在个别地方“唯GDP考核”的压力下,统计数字往往关乎一些人员的乌纱帽,换言之,不仅关乎其当下的乌纱帽是否戴得稳,也会影响之后的乌纱帽戴多大。而恰恰是这样的“动力”,使得个别地方数据造假频现,个别地方统计人员也不得不让数字看上去更符合当地领导的意愿。

  另一方面,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统计数据失实背后是问责机制的缺失,尽管《统计法》中对于统计数据造假者均有惩处规定,但由于监管力度不强,惩处机制并不健全,致使一些统计人员和地方单位敢于“铤而走险”。

  其实,统计经济数字的本来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各地经济运行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政策应对。但是,掩盖真实情况的统计数字,很可能会导致两者“南辕北辙”。以该镇为例,明明已经有不少企业出现停产、搬迁或注销,但统计数字上的工业产值仍然一片向好。 用虚假的统计数据来欺上瞒下,最终受损失的不仅包括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也包括地方的长远发展。

  如果一个镇的“泡泡”都可以吹得如此之大,那么在它之上的各级单位,利用各基层镇乡上报的数据做出的统计表格,又有多少可信度,怎能全面地反映当地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呢?文/赵昂

(来源:工人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