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名企能骗取财政补贴 专家:补贴政策存漏洞--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多家名企能骗取财政补贴 专家:补贴政策存漏洞

2013年06月24日08:13    来源: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审计署21日公布对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结果显示,格力等多家家电企业利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项目,违规骗取财政补贴资金9000多万元。

  虚报产品销售数量、申报不实材料,家电企业为骗取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可谓费尽心思、煞费苦心。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三大政策实施以来,家电企业通过五花八门的造假方式骗取国家财政资金补贴的现象并不少见,其中不乏知名家电企业的身影。尽管有关部门不断打击,但家电企业违规骗补屡禁不止。究其根源,还是利益作祟。据披露,仅节能补贴对企业的盈利贡献就能达到25%至30%。在财政补贴的巨大诱惑下,不少企业已然对“违规”失去了免疫能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一方面,补贴政策确实还存在漏洞,无论是补贴给消费者还是补贴给企业,很难完全避免“骗补”行为的发生。比如家电下乡,不是农民的消费者可冒用农民的身份信息来获取补贴;以旧换新,让不少以收购旧家电为业的人沾了光。节能家电补贴,也有生产企业虚报销量多领补贴的情况。

  另一方面,相关机构行政监管不力也难脱其咎。一些地方在监管过程中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问题企业处罚过轻,甚至不予处罚,这在客观上也助长了企业造假骗补的风气。

  当财政补贴成了“唐僧肉”,“孙悟空们”又打起了盹,家电企业自然敢于铤而走险,不惜以违法违规方式,硬生生地把旨在助力高效节能产品推广,推动家电产品更新换代,推动家电产业转型升级的好政策,念成了一部违规套取财政资金的歪经。

  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国家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政策初衷,虽然能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大幅提升业绩,但从长远看对企业发展十分不利。政策红利来得太容易,企业也就很难把精力和心思放在高效节能产品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上,放在推动节能技术进步上,而是一味寻找政策空子,试图以不劳而获的方式获得更多补贴资金。长此以往,企业将患上政策依赖症,当政策“红利”消失,企业的竞争力也将大打折扣。

  避免家电企业把好政策念成歪经,有关部门不能坐等审计部门查出问题再行动,更不能幻想依靠企业自律,而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监管和约束机制,并在每一个环节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对违规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比如,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需要登记身份信息,填写相关表格,购买产品后还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核查等。对于企业而言,在树立诚信经营理念的同时,不能老盯着国家财政,不能总想着钻政策空子,而应踏踏实实地搞研发、抓管理、促生产,不断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依靠科技驱动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责编:薛白、刘阳)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