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全球基金 李小天 钱敏伟
近日有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超短债产品替代货币基金成了美国投资者的新宠,截至今年4月底,货币市场基金资金净流出1113亿美元,超短期债券型基金资金净流入50亿美元。
为什么超短债基金会受到美国投资者的欢迎?原因是受美国多年量化宽松政策影响,短期利率接近零。据Morningstar Direct数据,截至6月25日,过去一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约为0.02%,与之相对,超短债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0.94%,收益率差别明显。
从国内情况来看,2005年,中短债基金作为当年创新黑马也曾红极一时,创出首募份额超百亿的巨量。但短短一年之后,就风光不再,两年之后,6只中短债基金都选择转型为普通债券基金,之后也鲜有短债基金新品推出。是什么导致了国内短债基金的“滑铁卢”?首先,短债基金的设计定位于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之间,一般要求组合的加权久期或平均剩余年限在3年以内,其中超短债基金设计久期在一年以内,比货币基金长,比普通债券基金短,通过收益高于货币基金而安全性则大大好于债券基金的产品定位吸引投资者。然而,因为中国的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短债基金相对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优势并不大;其次,为了吸引投资者,中短债基金大多如货币基金一样免收申购赎回费,希望把短债基金打造成收益比货币基金更高的准货币基金,一样的安全,一样的申赎方便无成本,流动性好。这样的设计尽管一时吸引了投资者,却没能经得起流动性的考验。此外,国内影响短债基金发展的因素还包括投资者成熟度相对较低,往往简单看重收益率,对产品细分认同度不高。同时国内债市发育不良,短债基金缺乏足够的收益有吸引力、流动性较好的投资品种。
所以,基金产品的成败除了和投资者喜好有很大关系外,和市场条件、政策环境等都有相当关联。中美短债基金的差别待遇就说明了产品的兴盛和具体市场特点是息息相关的。产品即使最初抓住一些卖点打动了投资者,如果在实际运作中不能给投资者创造价值,最终也会被淘汰。还有部分产品的产生能够满足特定政策环境下部分类别客户的一些特殊需求,而一旦这种特定的环境政策因素消失,这类产品的吸引力也就消退了。基金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正如普通商品的新陈代谢,最终做出裁定的是市场和客户。从长远来看,提供专业的价值以满足客户的长远理性需求,是产品创新和发展的“试金石”。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