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社会官本位意识严重 部分公务员素质较差--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教授:社会官本位意识严重 部分公务员素质较差

2013年07月16日07:43    来源:潇湘晨报    手机看新闻

  编辑动机

  近日,有媒体报道,两名大陆游客因排队纠纷,在台湾桃园机场对当地游客高声叫骂,甚至欲挥拳打人,目击者说,两人自称是公务员。

  不论两人是否在“装腔作势”,但背后所折射出的,是一种对“公务员特权”的畸形理解和谄媚。

  这样的事件并非个案,在公务员队伍中,总有那么一些人,自视甚高,有一种“人上人”的优越感,总认为这个身份能摆平一切,人们从中嗅出的,是“官本位”“灰色”以及嚣张的权力。

  综合《海南特区报》本报记者丁蓉报道

  [事件]

  到哪都是“有身份的人”?

  7月14日,读者吴先生致电媒体称,7月9日,他随团到台湾旅游,在台湾桃园机场目睹了下面一幕:在行李托运处,一名衣着华丽的中年女子,正对着一名当地游客大声责骂,骂的都是很难听的粗话,并不时动作夸张地用手指着对方。

  据吴先生了解,该女子与那名当地游客都认为自己排在前面,应该先办理行李托运手续,故而吵了起来。本以为吵一下也就过去了,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吴先生咋舌:一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突然冲了上去,一边大声为中年女子帮腔,一边挥拳作势要打那名当地游客。围观的众人见状急忙上前阻拦,有人甚至将其拦腰抱住,劝其不要惹事。

  在众人的不断劝解下,这两名游客才悻悻地办完手续离开。“他们还自称是大陆的公务员,有人劝他们,既然是公务员,应该更要有素质,没想到该男子十分不满,称‘关你屁事’。”吴先生说。

  无独有偶,今年5月,曾有媒体报道这样一起事件:4名来自辽宁的游客在香港旅游时,由于不满旅游大巴迟到以及导游态度差,向旅行社索赔3000港元以及3晚酒店住宿。

  涉事的一对夫妇自称公务员,女方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买了好几万块钱东西,为香港做贡献。我们在内地也不是完完全全的老百姓,要不然也不会来香港购物,我们也是有一定身份的人。”

  体制外考上公务员,别人会给面子

  在长沙工作的刘娟(化名)表示,毕业以后,她已经连续两年参加公务员考试了。“虽然目前月入近4000元,但是毕竟不太稳定,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刘娟说,“以前的同学一个个都考上了公务员,听说有的已经升副科级了,这激励我继续考公务员。”

  已经连续两年考试失利的刘娟表示,最近她报名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培训班,每个周末都要参加补习,“既然已经定下目标,就要朝这个方向努力。”考上公务员以后,收入很可能比现在低。对此,刘娟分析,“不要小看公务员这3000多元的工资,当公务员好处当然多,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最重要的是,有了公务员身份,在外面办事,别人也会给面子。”

  【分析】

  按理来说,个人对“幸福感”的体验,既包含心理参照因素,又涉及成就动机程度。在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下,就能让各个社会阶层,全体社会成员,以各种方式找到并实现自己的“幸福感”。而当有关“幸福感”的参照对象以及个人预期抱负目标,都只能在体制内比照和实现,就形成了百万人奋力挤入体制内“追逐幸福”的社会现象。这其实已经无关幸福,而是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下,特权阶层优越感的体现。

  特权带来的优越感成了最高的“幸福感”,揭示了社会不公。说起来“稳定、有保障、安全感”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基础,属于普遍的制度保障。但这种基本的制度保障,变成了百万人争相拥有的特殊权利,那么,体制外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处于何种程度的“幸福感”,抑或有没有“幸福感”?因此,公务员的“高幸福感”,折射了更大的社会缺陷。

  体制内朋友聚会,多少觉得有点面子

  工商部门公务员彭荣(化名)表示,他考上公务员快5年,现在仍然是在最基层的工商所,“要说公务员有优越感,肯定不是指我们这些基层公务员。”

  彭荣说,“当年进来的时候是两千多的工资,现在还是两千多的工资。很多当年进了企业的同学,现在收入已经是自己的四五倍了。”

  彭荣说,要说有什么好处的话,就是偶尔和领导、同事在单位附近的店子吃饭,去吃的次数多了,服务员自然而然就认识你了,“碰到朋友聚会,我一般会带他们去这些店子吃,多少觉得有点面子。”

  彭荣说,虽然基层公务员有点苦,但他没有打算离开公务员行列。彭荣每年仍然关注国家公务员和一些公务员遴选考试,发现适合的会报名试试,希望能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

  【分析】

  不少人选择挤公务员这座独木桥,除了对“官瘾”的满足和对“铁饭碗”的追寻,还为了满足自己或家族的虚荣心。拼过千军万马以后终于考上公务员,找到一份看似体面的工作,面子上才算有光了。而这“面子”仅仅是种茶余饭后的谈资,“里子”咋样才是“冷暖自知”。工作两三年后,发现不适应“枯燥的生活”,“没有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最终辞掉“铁饭碗”重走青春路的也不在少数。

  “特权意识”来源于官本位氛围

  潇湘晨报:在很多人看来,公务员是种“特殊身份”,公务员的“优越感”和“特权意识”从何而来?

  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这源于整个社会官本位的氛围,公务员不仅享受了“三公”经费方面的待遇,此外,整个社会都会羡慕官员,纵容官员。大家都愿意当官,当官以后,不仅衣、食、住、行,连自信、尊严都高了一等。大闹桃园机场虽然是公务员里的个别现象,但它反映了一个事实:目前整个社会的官本位意识非常严重,一些公务员的素质还是比较差。

  公务员队伍要能出能进

  潇湘晨报:如何才能根除这种特权意识?

  方向新(社会学专家):目前我们的公务员队伍是这样的情况,你一旦进入了这个队伍,就是终身制。要想消除这种优越感,应该改变这种现状,要能出能进,有一些不适合的人,应该想办法让他们退出来。

  想要根除特权意识,必须对权力进行约束。官员的权力不是授予某个人的,各级人大代表要负起责任来,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官员要监督、问责、批评。严重的,要开除。

  观点

  公务员应有谦卑感和感恩意识

  公务员是纳税人供养的,这本是现代国家的常识,每一个公务员面对纳税人时,都该有这种“被供养”的谦卑感和感恩意识。上世纪80年代,上海为了让公务员感受到自己的工资来自哪里,每个月发工资时,都会邀请纳税人代表给公务员发工资,以这种仪式强化其“被供养”的认知并尊重纳税人。可惜,现在没有这种仪式了——其实,如果我们的制度能够驯服权力,纳税人能通过监督和问责行使“供养者”的民主权利,“敬畏纳税人”就会自然制度性地内化到每个公务员的心中。

  正因为缺乏“被供养”的谦卑感,不少公务人员反倒有一种强烈的恩赐意识。弄清楚被谁养着,这真是一个大问题。            据《中国青年报》

  对权力的崇拜和迷恋何时休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确存在这么一种对权力的崇拜意识,古时的老百姓把官员称为“父母官”,希望他们真的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体恤庇护“子民”,为民做主。这种根植于封建思想深处的崇拜情结既强化了人们的“奴化”思想,也使大小官员滥用权力成为了“天经地义”。即使在改革开放多年的今天,这种崇拜情结也如幽灵般神出鬼没、若隐若现。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对权力,国人在敬畏恐惧的同时,其实在内心又有着极度的迷恋。因为在“权力化”的社会里,权力就代表着荣耀、财富、幸福,享有特权的“红顶官帽”具有“收益高、风险小”等特殊优势,自然更成为许多人追逐的对象,一旦捞到个“一官半职”,马上就能成为“人上人”,不仅光宗耀祖,更是人前显贵。据新华社

(责编:周素雅、聂丛笑)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