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博物馆博丑为“山寨”敲响丧钟--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赝品博物馆博丑为“山寨”敲响丧钟

张永恒

2013年07月16日10:26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深论

  张永恒(《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新华社电,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村级博物馆——河北衡水的冀宝斋博物馆,号称收集了4万多件重量级的文物,头顶“国家3A旅游景区”、“当地文化名片”等荣誉,然而,这些藏品均为赝品,令网友直称“毁三观”。7月14日,河北省文物局公布了对于“雷人博物馆”的调查处理结果:闭馆整顿。该省文物局表示,冀宝斋博物馆并非一个正规的博物馆,文物局没有必要去判断其藏品的真假。

  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文物专业知识,只需要具备常识,就可以一眼看出这个所谓博物馆的猫腻。此前作家马伯庸发表《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长文,称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大量造假,收藏家马未都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各地都有类似假博物馆,还挺多,大部分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二马齐鸣,直指当前文物收藏、保护和旅游产业的浮躁之气,揭示了伪文化现象与监管放水等问题,为文化产业的跑偏问题敲响了警钟。这次事件表面看是一个博物馆的问题,从深层次来看,这是一些人利用了博物馆专业门槛较高的限制,利用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制造的一起利益秀。某些地方管理者,服务于利益,明知是假也睁只眼闭只眼。造假从物质层面的上升到精神层面,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为目的。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都不该将赝品作为正品,还煞有介事地写上年代和藏品介绍。这里至少有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亵渎了博物馆的功能,对历史不负责任,对后人不负责任。二是传播了“无人知道的造假等于没造假”的错误价值观,引导人们只注重眼前的真金白银,不顾给后人带来的恶果。第三,掩耳盗铃,瞒天过海,这是对大众智慧的藐视。

  有人不禁会问,为什么现在的假产品、假官员、假景点越来越多?其实,不是越来越多,而是以前没有发现,现在发现的能力越来越强,也就显得越来越多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效能正在提升。

  笔者认为,造假需要土壤,封闭的信息交流是最“好”的土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在传统媒体时代,交通和传播都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方式,这种骗局还能得逞。但现如今是信息网络四通八达,高速铁路和公路网四通八达,还有什么漏洞百出的谎言能够欺骗所有人呢?

  马伯庸发布了长篇博客之后的数小时内,微博跟帖和转帖不计其数,迅速将这个骗局传播得尽人皆知。由此可见,在网络新媒体时代,遇到了较真儿的马伯庸,忽悠这事儿就悬了,也落得个博丑下场。

  也许,冀宝斋博物馆的主办者还抱有侥幸心态,他们认为这么小的地方民间博物馆,来不了什么大人物,即使来了也不会有人懂这个,即便万一有人懂,也不一定能传播出去。可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要想人不知,还真难。新媒体给社会带来的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还带来社会监督方式的改变。

(责编:郝帅、刘阳)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