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十条”为“克强经济学”开道--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金融十条”为“克强经济学”开道

2013年07月16日08:52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手机看新闻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金融十条”),内容包括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和调整等10条指导意见。

  在近期渐显端倪的“克强经济学”不刺激、去杠杆,以及结构改革背景下,“金融十条”传达出探路开道的战略意图。按照产业规律,金融制度一般都是由实体经济来约束和决定。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体系对整个经济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外部性越来越显著,恰当的金融制度以及恰当的金融供给,成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先决性的基础要件。

  这种金融供给的先决性马克思早有精彩的论述。他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还没有铁路。而中国目前面临的情况恰恰是,基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与脆弱的金融体系并存的奇异局面在不断的小修小补下得以维持。不过很显然,这种局面终究很难持续,倒逼下的、根本性的金融制度重构已经迫在眉睫。

  “克强经济学”旨在矫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的偏差,首先是针对金融安排失当的纠偏。譬如微观经济层面的产能过剩、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等等,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民营企业这一最具活力的部门严重缺乏金融支持,而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内部约束本就松弛的情况下,又因为金融资源过度供给而很难感受本应给予的外部约束。

  再譬如宏观经济层面的经济运行自主性、灵活性、平稳性不足等等,很难忽略的根源之一是中国落后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因为受其制约,若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就必须进行大量投资,而大量资本投入又会导致信贷增长过快、通胀压力加大,这就又会反过头来迫使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由此循环往复,不断引发经济“过热”、“过冷”之虞。

  上述列举的只是金融制约实体经济之万一。中国现行金融制度之所以全面落后于实体经济发展所需,其根本性的缺陷是:经济体良好运行要求要素价格充分反映稀缺程度,而这种要素价格只能在运行良好的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决定,但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恰恰无法通过良性竞争,给出现代经济最核心的要素——资金的价格。

  因此“金融十条”的总体取向就是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放松金融管制,力求更多、更快地推动资金市场化配置。我们认为,此举抓住了当下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其改革红利,当可为“克强经济学”全面践行打下基础、打开局面。特约评论员 葛丰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