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之后,贷款利率基本都是上浮,目前贷款市场供仍然小于求,90%左右的贷款都在基准利率或基准利率之上成交。
上周五,央行松绑贷款利率。当时的舆论一片叫好,认为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在正确的方向上迈出了一大步”。
的确,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可以分作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市场化两步走,先走贷款利率市场化,而稳住另一头,可以更加谨慎和稳妥一点。
贷款利率放开,意味着银行间客户争夺的竞争会更激烈。银行为了争夺优质客户,贷款打五折,甚至会出现有的项目为了综合收益,赔本都做。这实际上就是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银行若为获得更高利润,它会愿意转向利息承受能力相对高一些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而这些企业过去是大银行不屑一顾的。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最理想和最好的。
可是,2009年之后,贷款利率基本都是上浮,目前贷款市场供仍然小于求,90%左右的贷款都在基准利率或基准利率之上成交。因此此次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的实际影响有限。
而更现实的情况是,即使贷款利率降低,能够拿到低利率贷款的只有那些有政府背景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另一方面,自上半年监管层加强影子银行监管,以及随后而来的抽紧流动性释放而引起的“钱荒”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求大于供的情况下,根本无须考虑降低贷款利率,反而有可能提高利率。如果仅是放开贷款利率而不放开存款利率,可能会加大银行的利差。
因此在贷款利率放开之后,必须尽快放开存款利率。只有放开存款利率,才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实质和核心。
但是开放存款利率要具备一些条件。
首先是要有存款保险制度。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已基本成熟,相信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其次,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极差。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的一刹那,都有因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混乱。而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保护下的中国银行业,只会看有无抵押物,或者看贷款者是否有政府为后台支撑,还有就是做与房产有关的贷款,中国各商业银行几乎都缺乏以跟踪、分析贷款客户现金流为还款能力依据的风险管理能力。一旦存款利率开放,需要有所准备。
第三,存贷款利率全部放开,实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中国各商业银行的利差大幅度缩小那是必定的,银行的利润也会随之下降。那时银行必然会提出他们手中的筹码,也就是其赚钱的工具太少。因为中国现在的存准率太高,各商业银行手中可以运用的筹码相对是少的。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应该把存准率逐步降下来。
三个条件也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三个问题,尤其是第二个一时难以解决。可是,我们又不可能等到中国各商业银行把本领都练好之后,才去开放存款利率,而且空想式地去历练也不可能真正提高本领。只有在存款利率放开之后,也就是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之后,在实战中、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提高,那才是真正的中国银行业能力的提高。
所以,在贷款利率放开之后不久,存款利率也应该适时放开。(郁慕湛 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