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温病”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预防“高温病”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2013年08月03日14:59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预防“高温病”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高温是一种灾害 也是无形的病源

  8月2日,盛夏的江城高温难耐,武汉市黄兴路“好又多”超市里,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在此下棋、打牌、聊天乘凉,甚至带来凉席打地铺。

  近期,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接连出现热射病“事件”,部分患者甚至因抢救无效死亡。因全国性的高温天气,“热射病”也成了网络热词。“热射病”是一种极严重的中暑。那么,什么样的天气容易引发“热射病”?在持续高温下,还有哪些疾病需要防范,人们又该如何防范呢?就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七八月份是中暑高发期

  据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家李小泉介绍,每年的7、8月份是我国中暑高发期,当温度过高时,人体中的水分和电解平衡会遭到破坏,引发头晕、胸闷等一系列身体不适,这种情况称为中暑。而热射病这种极重度的中暑则是由于在持续闷热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控”,体内热量过度积蓄所致。对于身体抵抗力较弱者,若长时间、高强度地在闷热环境下作业,则最容易诱发“热射病”,通常表现为高热、体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皮肤干热无汗、神志障碍、脏器衰竭等,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将会危及生命。

  高温并非中暑惟一因素

  很多人认为,中暑仅仅和温度高有关系,其实不然。李小泉说,人体对热的感觉不完全取决于温度,也与湿度等气象因素有关。当空气湿度达到80%至90%时,汗液很难散发,此时哪怕空气温度只有32摄氏度左右,人体也会感觉到不适。当相对湿度下降到30%的时候,人体的耐高温能力甚至可以达到38至39摄氏度。

  此外,在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条件下,所处的通风环境越好,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也会越高。而个人体质、阳光直射、工作环境等因素也会对人体热量散发多少、身体调节机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产生影响。

  高温难缓中暑“防”字为先

  “热”字当头,如何能“解”?李小泉告诉记者,尽可能避免在下午等高温时段外出,避免长时间直晒。若无法避免上述情况,应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防晒遮阳、多喝淡盐水、多休息且尽量保持生活规律。

  此外,李小泉提醒公众,尽可能保持室内通风,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否则室内外温差过大会减弱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和抵抗力。老人、小孩和户外工作者等特殊人群则是“热射病”的高发人群,应更加注意身体变化,及时降温,补充能量,必要时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以免悲剧的发生。一旦出现心跳加速、头晕、头痛、呼吸急促等中暑症状,要尽快转移至阴凉处休息,轻度中暑基本可以自行缓解,若是重度中暑就需要及时就医,不要再继续工作。

  高温也可能引发高血压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研究员柳艳香介绍,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在众多“高温病”中,最危险的便是心脑血管疾病。她解释说,在高温天气里,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原本已经狭窄的动脉血管更加缺血,因此容易引起血管破裂等心脑血管疾病。专家介绍,35摄氏度以上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易发温度,而当气温超过37摄氏度,则是此类疾病的高发温度。

  很多患者误认为到了夏天血压就会降低,但是当人体大量出汗、血容量升高时,有人血压反而会上升。中国气象局医院主任医师郭力文提醒,夏季高血压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定时就诊,及时调整用药量。

  如何防御“高温病”?气象科研人员杨丹丹建议,夏天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每天需要喝七到八杯水,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尽量避免进出温差特别大的环境,以免患上呼吸道疾病,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洗澡温度稍高于体温即可,同时要避免洗澡时间过长。此外,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清晨或者傍晚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也可以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还需要平衡膳食,多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要多吃富含植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酷暑天气可滋生“寒感冒”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夏季感冒也是较为常见的“高温病”。夏季天气炎热,汗腺分泌导致水分和盐分丢失过多,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感冒病毒便会乘虚而入。

  中国气象局医院主任医师郭力文介绍,酷热天气也可能滋生“寒感冒”,这是在体内热量大的情况下突然遇冷而致,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比较有效。此外,另一种夏季感冒是“热感冒”,这是由于温度过高,致使热量淤积体内而发病,用仁丹、十滴水治疗最为有效。

  防御夏季感冒,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注意休息,补充好精力,同时饮食注意营养、清淡,以提高免疫能力。杨丹丹介绍,在气温较高时应当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活动。此外,在剧烈运动后,最好及时补充淡盐水;如果长期呆在空调房里,则可以喝一杯红糖姜水,达到驱寒的作用。

  受凉和不当饮食易腹泻

  腹泻也是高温天气中最容易发生的疾病之一。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开着空调睡觉,导致腹部受凉、肠胃蠕动增加而引起腹泻。此外,夏季细菌滋生,饮食不当也是引发腹泻的主要原因。

  郭力文强调,着凉导致的腹泻最好不要使用消炎药,因为随意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菌群失调,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为下一次的腹泻或感冒埋下伏笔。防御夏季腹泻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注意避免在热餐后立即饮用冰镇饮料,减少对肠胃的过度刺激。肉类、蛋奶类、豆制品类和糕点等食物在夏天容易变质,要注意使用科学的储存方式。此外,隔夜食品最好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柳艳香说,除了上述疾病,在高温天气里,还需要防范低血钠症、皮肤过敏以及情绪中暑等疾病。她认为,高温是一种灾害,也是无形的病源。在夏季,人们要充分理解高温的危害,科学防御,从而安全度夏。(记者 蔡文清)

  相关新闻

  7月全国气温偏高

  本报讯(记者蔡文清)记者昨天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刚刚过去的7月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全国有100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重庆、新疆等16个省(区、市),其中39站突破历史极值;此外,湖南、湖北、浙江、上海、江苏等14省(市)有108个站发生极端连续高温日数事件,其中24站突破历史极值。

  7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38.9毫米,较常年同期的120.6毫米偏多15.2%。从空间分布上看,东北、华北大部、西北东部、黄淮东部、内蒙古南部及东北部、新疆西部、四川东部和福建南部等地降水偏多5成至2倍,局部偏多2倍以上;长江以南大部地区、西北西部部分地区降水偏少5成至1倍。其中,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平均降水量为188.6毫米,较常年同期的119.1毫米偏多58.4%,为1951年以来第二高值。四川平均降水量为283.3毫米,较常年同期的201.6毫米偏多40.5%,为1951年以来第三高值。

  据统计,7月全国有109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23个省(区、市),其中30站突破历史极值。173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量事件,其中44站突破历史极值。113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日数事件,其中8站突破历史极值。

(来源:北京晚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