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中秋佳节不足一周,在中央提倡“节俭过节”的大环境下,今年商家们纷纷放低“身段”去高端化迎合市场。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市场并从业内了解获悉,今年市场上高档月饼礼盒、白酒、茶叶礼品等销量较为“平淡”,而中低档的礼品市场则颇为热闹。与此同时,今年的中秋餐饮市场虽然“慢热”,但由于商家多打亲和力的平价路线,行业回暖的迹象和趋势已经显现。在专家看来,之前的买卖兴旺,制造出的是“泡沫化”的消费数字,是缺少内生质量的经济,而经历过“去泡沫化”的阵痛后,国内企业有望步入健康回升的轨道。
商务宴请冷清
团圆家宴吃香
今年以来,我国的高端餐饮业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危机。数据显示,香港上市公司小南国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大降43.3%;而国内两大餐饮巨头——全聚德和湘鄂情也同时以业绩大幅下降亮相,其中,全聚德净利润同比下降31.45%,而湘鄂情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88.08%。
江苏常州夏苑老鹅骨头王总经理吴海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店里的中秋餐饮预订以亲友、家庭类聚餐为主,商务、政务宴请大为减少。“今年,大众消费类的餐企较高端消费受欢迎得多。”他表示,今年中秋市场的氛围还是比往年慢热些,今年的热度至少推迟了半个月,今年餐饮市场的表现究竟如何,还要看中秋到国庆这半个多月的冲击力。记者注意到,主打高端的餐饮商家早就放下“身段”来吸引家庭消费者。据媒体报道,湘鄂情今年就推出了家庭团圆宴的团购活动。
业界认为,高端餐饮的“寒冬”恰恰是大众餐饮的机遇。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萧宇嘉指出,以前高端餐饮企业定位高端群体、定价较高,普通消费者对其“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转型大众餐饮,加入中低端菜品、加大团餐等业务,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均有所增强。
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恩援表示,我国中高端餐饮的转型将是长期过程,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这些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值得关注。据他介绍,目前餐饮企业现有的税费多达46项,给企业带来很大负担。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姚学正预测,下半年餐饮行业将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闽商看好茶文化
中秋更接地气
“今年我们的中秋茶礼价格有所下调,去年最高698元一份,今年最高仅368元。”上海一茶叶经营者介绍说,今年他们准备了三款中秋茶月饼礼盒备战市场,其中价格最高的就是零售价368元的“众星捧月”,价格比去年下调一档。
记者注意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中秋茶礼市场更为理智、更接地气。首先是价格亲民,茶月饼礼盒定价一两百元的比比皆是,其次更多茶企开始回归纯茶叶礼品市场,关注自主消费需求。而在此大背景下,闽商抢滩上海茶叶终端市场的势头并未减弱。
上海大乾茗轩茶叶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崔郑禄近日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其上海南区规模最大的茶叶专业批零市场大乾茶城已赶在中秋节前开业,也给茶商企业主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专业化的融资平台。崔郑禄介绍,商铺分三期出售,每期100家左右。茶城底楼有零售等物品的配合销售,上层有各大电器商的通力协作,有效地解决顾客形式单一的缺陷,这将给茶商企业主们带来更为丰富的消费人群。
事实上,茶城中商家的销售模式并不同于电子商务或是品牌茶叶,他们更多靠的是多年积累下的忠实用户和口口相传的口碑,在崔郑禄看来,大乾茶城要比肩上海范围内有相当底蕴的茶叶批发市场,还需要2-3年间的培养。“相信大乾茶城的出现,会推动上海乃至周边地区茶叶消费和文化的发展,也希望上海范围内出现类似北京马连道这样的茶叶专业市场。”崔郑禄指出。
“针对中秋市场,我们今年没有推出单独的中秋茶礼。”崔郑禄说,“今年以来,三公消费,抑制腐败等宏观政策确实对茶礼市场形成一定威力,但我们闽商本业就是做茶,当前还是在茶叶本身和茶文化上做文章比较稳妥,并将茶叶市场引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去。”
此外,记者注意到,近两年,茶叶电子商务销售势头稳涨,尤其是一些品牌,销售的是针对网络开发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个人消费较为强劲。“真正的茶叶市场,应该是大众消费的市场,而不是单纯追求高端消费的市场,所幸现在茶叶价格正在回归。”一业内人士如是说。
【延伸阅读】
专家:去泡沫后更健康
有专家这样说过,每一次行业的调整都蕴藏着下一次新的飞跃和发展,此轮调整也必将促进行业走向更开放的时代。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当前,高毛利时代远去,对行业来说,也是一次“挤泡沫”的阶段。中央去年底“八项规定”和今年初“六项禁令”政策,使得高端礼品的消费主体发生变化,政务人群下滑最大,商务人群则是坡度下滑,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拉动了正常的中高层消费,大众礼品消费市场开始理性回归。
朱丹蓬说,如今,企业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商家们都在观望中,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为了削减成本,一些商家不得不大幅裁员分流。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件好事。“以前的暴利是建立在虚拟的、对社会风气和企业运行能力不力的基础上。”
他同时表示,薄利时代的到来,也促使企业在营运模式、盈利模式、营销模式上重新调整,并苦练内功。据了解,当前,已经有部分眼疾手快的企业开始将渠道下沉,为此,一批更优质的企业、更先进的模式,肯定会在此次“危机”中涅槃而出,市场也需要良性回归。
(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