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新加坡 好政策促族群关系和谐

本报赴新加坡特派记者  李  宁

2013年09月23日03:29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报道,新加坡种族和谐资源中心与新加坡政策研究院最近对4000多名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进行的一份联合调查显示,96%的受访者可接受本地华人为同事,93%的人能接受本地马来人、印度人或欧亚裔为同事。关于私人生活空间和社交圈,六成非华裔能接受跟本地华人通婚,91.5%的受访者表示对跟本地华人成为好朋友感到自在,84.7%愿跟本地马来人成为密友。在接受不同宗教信仰方面,民众的自在度都在90%以上,例如对佛教徒是96.9%、伊斯兰教徒94%。

  新加坡族群和谐度高与政府大力增进各族群间相互了解密切相关。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各族群和谐相处。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主要遗产,也是维护民族特性的主要标志,族群平等首先体现在语言政策上。本报记者日前赴新加坡采访时对当地地铁标识使用中文、英文、马来文和泰米尔语这4种语言印象深刻,看似复杂的标识体现出对各个族群的尊重,即使是只懂本民族语言的新加坡人也不会因为看不懂标识而烦恼。

  记者了解到,新加坡政府在建设组屋(经济适用房)时打破了各族群集中居住的模式,为形成多族群和谐相处奠定基础。根据规定,迁居到组屋区的居民必须采取抽签制,以确保每一座组屋都有比例均衡的各族居民,每个组屋邻里和各座组屋的各族群居民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以鼓励各族居民之间互相交往。

  为加强各族群间相互了解,新加坡政府将每年的7月21日定为“种族和谐日”,接下来的一周则是“种族和谐周”。其间,新加坡各个社区组织和学校举行各种活动,介绍不同种族的传统文化,宣传种族和谐的重要性。学校会设置介绍各种族文化、习俗的摊位供学生参观,食堂会出售各族传统的食品,学校还鼓励师生穿上不同于自己种族的服装,以增进不同族群文化的了解。政府还设立各种专门博物馆保护各族群文化遗迹。各个族群传统节日,如华人的春节、印度人的屠妖节和马来人的开斋节等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加坡的民族政策既强调多样性,又强调统一性,“多样性是指各族群语言文化都能得到充分尊重,统一性指的是对各族群同属新加坡的身份认同。比如,各族群都有保留自己语言的权利,但大家又都可以用英文这个通用语无障碍地沟通”。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赵洪指出,新加坡在促进族群和谐方面“从娃娃抓起”,各族群的小朋友一起上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从小相互之间就没有陌生感。组屋还经常举办社区活动,促进新加坡人了解各个族群的风俗习惯。

  新加坡政府1991年颁布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规定,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是新加坡人的五大共同价值观之一。新加坡种族和谐资源中心主席再努丁表示,本次调查凸显三大特点:首先是种族和谐不仅仅是种族容忍,它应以互相尊重、了解、信任和建立跨族群友谊为基础;其次,调查所创立的新指标让新加坡有了新坐标来衡量种族、宗教关系;第三,这项调查凸显新加坡在处理民族和谐问题时的优势与不足,让新加坡人有机会更清楚审视自己的态度、政策和计划等,更好地维系族群关系。

  (本报新加坡9月22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23日 22 版)
(责编:郝帅、乔雪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