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瑶集团未来的发展思路,是打造‘百年老店’。”上海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而今天的均瑶集团已经在他的领导下,发展成为了以航空运输、商业零售为主营业务,同时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
2004年,王均金以一把手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此前,尽管其执掌着均瑶集团最主要的航空业务,但为人低调。接触过王家三兄弟的有关人士透露,三兄弟中,老二王均金擅长财务,是均瑶集团“后厨”中的“大掌柜”。
王均金的接班,是临危受命。创始人王均瑶因病突然离世,措手不及之下,王均金被推向了“前台”。也正因如此,外界对这一交接班充满了疑惑,对均瑶集团的走向做出了各种猜测。
王均金透露,去年的均瑶集团,90%的收入来自商业零售和航空产业板块,均为转型后的产业链。由此来看,他交上的这份答卷,足以让外界刮目相看。他说,大哥的英年早逝更让他清醒地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机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于是他要以打造百年老店为目标,不断为企业的健康做“体检”。
坚信改革之念 持续破冰成就航空梦
“如果不是那股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唤醒了蕴藏在我们身体里的企业家精神,我可能会是一个象父辈一样的本分渔民。”谈起今天的成绩,王均金坚持说,他们这代人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
王家三兄弟出身在温州苍南县大渔镇,父辈世代以捕鱼为生。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下全民参与商品经济脱贫致富的浪潮兴起,中国的广大农村尤甚。王家兄弟也是在这个时候,跟着乡亲们离开故土,远走他乡做起了小买卖。
王均金回忆,创业初期,陆续做过很多行业,不干胶、饭菜票、徽章等等,就是从最简单的赚钱开始。“火车椅子下一睡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尝遍了各种艰辛。1990年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这一年亚运会在中国举办,当时旗子、徽章、招贴画之类的小东西,制作简单,需求大,抓住了这个机会,王家三兄弟迅速跻身百万富翁行列。
不久后,王家三兄弟拿着第一桶金,开始了创业之路。而在1991年,就干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当时的媒体送了他们一个词叫做“胆大包天”。他们承包了首条长沙到温州的包机,这也是国内首家民营包机航线。
“其实,这件事发生在当时的时代,没什么可惊讶的,这是时代创造的机遇。” 对此,王均金回应说。当时,成千上万的温州人远走全国各地经商,但交通不便成了大家的烦恼,很多人生意在长沙,回温州需要35个小时车程,其中,不少老乡就做起了承包汽车的生意。“既然市场经济可以承包汽车,为什么不可以承包飞机?”他们感觉到了巨大的商机。
在王均金看来,“胆大包天”这件事得以成行,最关键的一步是当时苍南政府的帮忙。当时私人包机无异于白日做梦,他反复与湖南民航局沟通,在一锤子定成败的紧要关头,家乡政府出具了信誉担保,凭此他们盖完了100多个公章。1991年7月28日,包机飞上了天,很快就有了包括香港在内的50多条航线,最多的时候每周包机200航班,多年下来累计运送了数千万人次的空中出行。
“这件事极大地激励了我们的自信心。倒推几年,我们是乡下渔民,恐怕连坐一次飞机都是不敢奢望的事情,但现在做起了包飞机的生意。我们觉得,我们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一定会有着光辉美好的未来。”
此后,1996年,王均金高调提出设想,要建立自己的航空公司。2002年8月,均瑶集团以18%的股份入股“东方航空武汉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真正让民营资本飞上蓝天的第一人。2005年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出台,进一步放开了民营资本进入航空领域的限制,如愿以偿,2006年9月,他们创办的吉祥航空首航湖南长沙成功,成为第一批飞上蓝天的民营航空公司。
“当时,有位领导同志对我讲,‘均金啊,你这不是在吃螃蟹,简直是吃鳄鱼!’其实,我完全是感受深刻,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每个人实现自己梦想提供了广阔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