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金融人才结构性矛盾凸显(专访)

本报记者 赵怡雯 发自上海

2013年12月30日02:30    来源:国际金融报    手机看新闻

  随着2014年的到来,传统的年末跳槽潮又将涌现。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及日后各项细则的逐步落实,加上混业经营的全面放开、互联网金融等各类新的金融模式的创新业务的蓬勃兴起,2014年的金融人才市场将出现大量的需求。上海朴觅鑫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文豪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指出,金融人才需求增加的背后是上海金融人才结构性矛盾的日益凸显,市场对于高端管理类人才、研发金融专才需求缺口远大于基础应用型人才需求。而未来,“互联网金融”人才将成了市场绝对的“香饽饽”。

  《国际金融报》:明年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会呈现怎样的变化?

  傅文豪:明年及未来的金融人才需求上,各类金融行业的领军人物、关键人才及创新业务人才紧缺。

  行业领军人才缺口上,有海外实际工作能力、有多年金融混业的工作经验、熟悉海内外金融市场、有独到的分析研究能力的金融行业的领军人才会尤其显得匮乏,并且这种趋势将存在很长时间。

  同时,金融关键岗位人才缺口大:像金融工程、产品开发、风险合规、离岸金融、投行、航运保险等目前人才的现状,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

  另外,各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同样“奇货可居”。有金融混业经验、兼备金融法律、外语、产业背景等方面的“复合人才”非常稀缺,而很有可能改变未来金融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人才都成了市场绝对的“香饽饽”。

  《国际金融报》:互联网金融是2013年的热点关键词,这一领域目前市场的人才储备现状如何?

  傅文豪:互联网金融近几年可以说在中国发展迅速,但相应的人才储备并没有跟上。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因此这并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相对的,在这样一个新兴领域中,企业所期望的人才不仅要懂互联网还要懂金融,最好是能够熟悉金融业务、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技巧、风控、法律、产品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我个人认为,国内现在很少能有真正称得上是“互联网金融”领军人物的人,一个行业的规模和一种工具的诞生是需要过程的,就我个人的理解,未来能最快速进入互联网金融的人才一定是现在以从事互联网、金融等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才,加上未来各种知识的“复合”和提供他们可以施展的平台,这些人将会成为中国新一代的互联网金融的新一代核心人才。

  《国际金融报》: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于区域金融人才有什么影响?

  傅文豪:美国自贸区建设就曾经带来32万就业岗位,如今,上海借自贸区建设进一步强化与巩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这将推动上海金融及相关专业就业市场的繁荣,拉动上海金融投资人才市场。

  自贸区无疑是未来上海的经济增长点,而与自贸区相关的金融、贸易、物流这些行业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相应的企业规模扩大,招聘岗位也有所增加,届时将催生大量人才需求,行业薪酬也会逐步提升。除上海之外的区域,想必有许多金融人才都会看准这个时机来上海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但事实上,金融人才需求增加的背后是上海金融人才结构性矛盾的日益凸显,市场对于高端管理类人才、研发金融专才需求缺口远大于基础应用型人才需求。

  《国际金融报》:为了配合自贸区建设,2014年将会有多项金融改革逐步落实,这对于金融人才而言又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各金融机构明年会更需要引进怎样的金融人才?

  傅文豪:随着上海自贸区2014年各项金融细则的出台落实,外汇业务、创新金融、投融资、财保核保核赔等方面的人才将会大有用武之地。如果说以前中国金融和国际金融业的关系是引进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出台政策,那么现在的任务就是直接进入全球金融市场,因此,我们就要按国际标准来增强中国金融的竞争力。也就是说,我们已经逐渐从引进阶段走到走出去的阶段,中国的上市公司要走出去,中国的企业投资要走出去,中国的金融机构也要走出去。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要远比过去复杂。

  上海作为未来的全球金融中心,对熟悉国际资本市场和复杂的金融产品结构、具备国际化视野与资本运作概念、优异的跨文化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各类中高端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能招到合适的金融投资,熟悉金融混业和全球性金融高管人才的难度会变得越来越大。

  《国际金融报》:就上海而言,除了自贸区建设外,到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哪些政策配合来吸引更多国际金融人才的到来?

  傅文豪: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除人才外,还需具备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商业环境和整体竞争力等四个要素。因此为吸引更多国际化的金融人才落户上海。首先是培养和引进并举,大力吸引海外金融人才来沪发展,并建立“海外金融人才信息库”,形成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长效机制。其次就是加强服务,不断优化上海金融人才发展环境。市政府和一些区政府应该为海外金融人才办理户籍和居住证、医疗和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子女就学等提供便利措施。再者,营造有利于国际金融人才施展才华的机制。金融业必须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用人导向,实现金融人才资源配置和激励的市场化、金融人才能力和素质的专业化,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后,要快速提高上海各项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各类商业环境等综合方面下功夫,以提高和其他老牌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能力。

(责编:窦明、王溪)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