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3月25日电 题:黔港交流渐密“香港味道”贵阳受热捧
中新网记者鲍光翔
肠粉、虾饺、叉烧包,再配上一杯热腾腾的奶茶,25日中午在贵阳市箭道街的一家港式餐厅内贵阳人张宏用“港式味道”犒劳自己。
张宏用餐的港式餐厅位于贵阳市箭道街,是贵阳市港式餐饮发展崛起的典型代表之一。
内陆城市贵阳的港式餐饮起步较晚,20世纪初在街头零星出现,随着黔港两地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直到近5年才得到较大发展,目前贵阳已有各类港式餐厅20余家。
“贵阳人喜好吃辣味和油腻的食物,刚起步的时候很多人都无法适应港式味道。”已“入赘”贵阳20多年的餐饮老板关显宗告诉记者,港式餐饮入主贵阳最初多数都曾出现“水土不服”。
而关显宗自己也饱受“舌尖”上的困扰,每次吃贵州地道菜他都得准备一杯清水来涮去辣椒。
关显宗告诉记者,有不少港式餐厅“水土不服”后关门歇业,而留存下来的港式餐厅多实现了与“黔味”的有机交融。
“我们对部分港菜进行了微调,如将肠粉的XO酱换成了本地比较容易接受的辣椒酱,受到客人好评。”已有30多年港菜制作经验的香港厨师梁汉熊告诉记者。关显宗说:“香港是中西文化汇聚交融和汇聚的地方,在贵州做餐饮亦是如此。”
“我们很多原材料都是从广东空运过来,尽量让食物的味道和香港保持一致。”关显宗告诉记者,仅原材料空运一项就让成本增加了15%。
为保证食物的“港式味道”,关显宗还高薪从香港聘请了点心总厨和粤菜总厨,地道的香港味道让他的餐厅在贵阳大受食客欢迎。
近年来黔港之间交流与合作趋密,越来越多的外商到贵州投资,同时随着贵州的开放度的提高,更多的贵州人外出经商旅游,对“港式味道”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这些催生了贵阳港式餐厅越来越兴旺。据贵州省商务厅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港商在贵州累计投资项目达748个,累计合同金额达42.4亿美元。
“现在每天到店的顾客里,基本是在黔香港人和贵州本地人各占一半。”关显宗表示。(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