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保监会终于通知“以房养老”将在四地进行试点。此消息一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舆论莫衷一是。以房养老作为一个舶来品,自从被引入中国以来就存在的诸多争议,它不仅背离了中国人传统的观念而且涉及到养老体制和保险设计等问题。
如今,政策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以房养老离我们越来越近,从网友反映来看,支持的只占一小部分。以房养老,真的靠谱吗?
“以房养老”如何操作?
以房养老,学名“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通俗来说就是“倒按揭”,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年金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翻译过来就是,有房子的老人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之后依然可以继续住在这个房子里,而保险公司会按约定按时给老人发放养老金。老人离世之后,保险公司将获得抵押房屋处置权。
根据前些天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房养老保险产品的投保人群限定为60岁以上、拥有房屋完全独立产权的老年人,试点期间单个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合同的初次抵押贷款金额不得超过500万元。
大家为何冷对以房养老?
虽然以房养老看上去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事实上,以房养老即使是在推行了多年的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并非是大众的首选。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翻看微博时发现,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了反对。有人说:“这就是说前半辈子还房贷,后半辈子卖房子,算下来活了一辈子,啥都没留下?真应了那句话,尘归尘土归土,白来世上一趟走。”还有网友表示担忧,“估计没有几个人会采用这个方法,因为他们怕过不了子女这一关。”
以上两位网友的观点反映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心理,按中国的传统观念,绝大多数独有产权的老人,愿将房产由儿女继承,也就是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因此,中国人对以房养老很难买账。有媒体指出,以房养老或仅以失独家庭和“丁克”家庭为主,适应人群范围大大缩小。
无法准确把握未来房价走势,是大家抗拒以房养老的另一个原因。此外,房屋只有70年的产权寿命,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将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而且保险公司还面临着老人长寿风险、利率波动风险。
这样看来,无论是对老人来说还是对保险公司来说,以房养老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专家建议多宣传,转变传统观念
有专家认为“以房养老”仍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推动试点顺利开展,一方面亟待试点细则“落地”,另一方面,还需要多宣传这个新生事物,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
有业内人士建议,以房养老要把好事做好。除由保险机构为主体操作外,还需要住建、民政和财政等多部门的配合及政策配套,特别是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明晰,形成统一的操作平台。出台政策更应兼顾特殊客户群体——老年人的根本保障。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