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27日电 (记者 李亚南)继去年世界经济增速普遍呈低迷态势后,各主要经济体在2014年的表现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27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指出,在各种重大国际事件突发,经济数据表现不稳定的当下,全球经济博弈重在规则,各国应在竞争中寻找更多的合作空间。
陈凤英当天在中国记协讲座中指出,2014年全球经济出现了双引擎的增长态势。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的退出将加快经济转型,从而有利于美国实现能源独立,其再工业化也取得了明显成果。到目前为止,美国2014年的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去年。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也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两会,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举措已开始逐步落实,制度红利已开始释放。而中国的改革也必将影响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加快转型步伐。
因此,陈凤英认为,中国和美国若经济转型成功,并进行良性互动,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过去五年,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经济第二次大衰退的阴云笼罩全球,新兴市场国家成为牵引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但从去年下半年起,尤其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提出要退出量宽以后,世界资本开始从新兴经济体回流至发达经济体。
陈凤英指出,在发达经济体出现大衰退时,新兴市场在二十国集团(G20集团)伦敦会议上立马承诺拿出GDP的4%救市,中国也如约拿出“4万亿”。可以说,当时的G20机制非常有效地抑制了世界经济的滑坡趋势。然而今天,发达经济体“王者归来”,却并没有考虑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外溢风险,“这有点赤裸裸的霸权主义”。
在谈到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博弈的新变化时,陈凤英强调“规则的制定”。她说,过去的博弈以市场为中心,但从美国宣布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后,可以清楚看到全球的竞争从市场转向了规则。
有分析指出,美国奥巴马政府高调快速推进TPP谈判,核心战略考量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和规则构建新的自贸区模式,重构亚太贸易版图,掌握国际贸易和亚太地区主导权。TPP谈判中涵盖诸多更有利于美国的贸易标准,这将确保美国在新的自贸区构建中居于主导地位。
“大危机后肯定有大调整、大震荡,谁能够率先转型成功就可以胜出。”陈凤英认为,世界的重新洗牌和组合在未来五年内会非常激烈,全球竞争与合作并存。在经济发展周期作用、制度作用和改革作用下,世界经济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呈现中速增长态势。(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