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徐兴堂 张正富)有理者不一定是胜者。这一悖论再一次出现在国际贸易争端中。
世贸组织日前就稀土贸易争端做出了不利于中国的裁决,中国舆论反应强烈,从官方到民间都认为中国受到了不公正对待。
虽然世贸组织是以所谓“既定规则”做出决定的,但这并不能说决定就是合理的。
稀土既是资源,也是商品,而稀土的主要用途是在高科技行业,高科技也是商品。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长期以来限制对华高技术出口,并未被认为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
更令人费解的是,某些有着全球最为严密的出口管制体系的西方国家,可以名正言顺地“指名道姓”针对中国限制出口精密机床、电子产品零件等高科技产品,而中国出于扭转稀土无序开采对环境的灾难性破坏、不针对任何国家而出台的管制措施却被判违反了规则。
西方国家的理由是那些高科技产品可以被用于军事目的,而稀土恰恰是被大量用于高端军事装备。
说来说去还是说不通。唯一的解释就是“规则歧视”和“双重标准”。
世贸组织作为一个规范国际贸易的组织,应该秉持公正原则。虽说最近的裁决是按规则做出的,但是规则也有局限性,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改革,尤其是对中国这样后加入世贸组织的发展中国家,很多由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退一步讲,稀土并非真的“稀有”,更非中国独有。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探明储量仅次于中国和独联体国家的美国曾一度主导全球稀土供应。
后来,考虑到巨大的资源和环境成本,美国逐步关闭了自己的矿山,转而从中国进口。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其实,中国的稀土储量仅占全球的23%,却长期供应全球90%以上的稀土需求。与其说中国垄断了稀土供应,不如说当时“很傻很天真”地被别人推上了这一“霸主”地位。
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昔日绿茵蔽天的山林变成茫茫沙地,农田荒芜,水体污染,废矿渣堆积成山。
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享受低廉的中国稀土的西方国家来说,它们是看不到这些的,因为只有这样,上述景象才不会在自己的国家出现。
自从中国整顿稀土开采、冶炼业以来,有关环境治理已经取得了成效,但是距理想状态仍差得很远,仍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彻底扭转环境恶化趋势。
世贸组织的专家们应该到中国实地看一看,比较一下中国因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灾难和美国稀土矿藏上面美丽如画的山水草木,给中国一个公平的裁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