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重度霾笼罩着京城。下午,李庄佳苑小区门口正同时进行着两盘象棋对弈。这里位于通州区李庄村,以李庄佳苑为中心,方圆约1公里范围内大部分是尚未开发的地块。灰霾天笼罩着大片大片的荒地,偶尔有机动车开过,卷起漫天黄土。
老李推着三轮车,从李庄佳苑小区里走出来,车上满是他四处搜罗来的瓦楞纸板、快递盒、饮料瓶。“对面就是收废品的院儿。”老李抬眼往他行进的方向看了一眼,说道。李庄佳苑小区在潞苑东路西侧,小区对面约100米远的一条支路路东,“高价收铁”的木牌子戳在一个废品收购站院门口。每天,老李都要推着三轮车来这里“换点儿零钱”。
由于长期以来燃烧废品,这里频频遭到周边居民的举报和投诉,但院内燃烧废品却从未彻底禁绝。
住在下风口居民无奈搬家
对于烧废品,老李不多言,再追问,他会用很轻松的语气说:“没有啊,没烧过。”而在李庄佳苑小区门口下棋的十多位居民都表示看见过路对面的院子里腾起浓浓的黑烟。其中一位居民透露:“不是每天烧,但经常能看见烟,只要烧了就冒烟,烟都不小呢。”另外一位居民则称:“一般都是白天烧,最经常的就是下午,四点半、五点,这个时候最多。”
李庄佳苑以南约1500米是珠江拉维小镇社区。每到冬季,这里就成了废品收购站的下风口。拉维小镇的业主赵芸(化名)住在10层,深受其苦:“冬天的时候刮北风,我住的楼层又高,每天晚上下班回来进屋就闻见特呛的味儿,那种烧塑料的味道,就连半夜上厕所,厕所里也都是那种呛人的烟味儿。”2013年11月,赵芸体检被检出“肺纹理加深”,“医生问我是不是从事食品制造行业,我说不是,回来我就觉得是这股呛人气味的原因。”
闻到这股刺鼻气味的并非只有赵芸一人。在拉维小镇,她相继认识了其他十几名业主,也都苦恼于此。最初,他们并不知道这股味道是从哪里来的,“大家都不确定,后来有邻居在我们的业主群里发了张废品收购站院里冒黑烟的照片,这才确定是从那里飘出来的。”2013年底,赵芸跟邻居一起给城管打电话,“连城管去了之后都被呛得不行,城管给我们回电话时说‘太呛,待了5分钟就受不了了’。”从2013年12月到今年1月,她和业主们已经打过各种投诉电话“不下20次”,“现在我们一拨城管的执法热线,人家听说是拉维小镇的,紧跟着就会问我们‘又是那个废品收购站烧废品吧’。”
“现在霾天已经这么厉害了,怎么还能烧废品呢?”在拉维小镇社区,居民们对这种露天焚烧越来越不满。“老人、孩子都受不了了,天天咳,小孩子有的还呕吐。”为了躲避这股无孔不入的刺鼻气味儿及由此造成的伤害,社区里不少业主把孩子送回了老家,更有怀孕待产的家庭干脆到北京西边租住了下来。
废品砸在手里不如烧掉
紧邻路边,一道矮墙将这个收购废品的院子圈起来。院子有两个入口,临街,向西,门口都放着大木板做成的招牌,上面用红色油漆写着“废品站”、“高价收铁”等字样。
靠北的入口更大,相邻的商户更多,走进之后视野也更加开阔,很多车辆也由此进出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院内的主路六七米宽,东西向,商户分散在主路两侧,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主营项目,比如离院门最近、路北侧的一家,主要回收纸品,与其隔路相对的一家主要回收废铁。
废品收购站被分隔成了十几家,究竟有多少家商户,从早到晚吃住工作都在院子里的人们也说不清。商户与商户之间的分界很清晰,有的院子原本用粗钢丝、木条等筑起了简单的围栏,如今也被沿着院墙堆起来的废品湮没。在这里,各家的院墙几乎都是自家主营的废品种类堆砌而成,有的一人高,有的高达两米。每个小院的深处,都有两三间平房,门口堆放着的灶具、晾晒着的衣物,显示出商户们在这里居家过日子。偶尔,从某个小院深处传来小孩“爷爷、爷爷”的稚嫩喊声。这里的大部分商户,都来自河南信阳,甚至有商户说:“都是一个县的。”
表达对废品收购站焚烧废品的不满时,李庄佳苑、拉维小镇的居民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烧塑料的味儿”。在废品收购站院内,两三家主营塑料制品回收的商户都表示自己没有烧过收来的废品。
一位拉废品来变卖的附近居民透露:“收橡胶制品的、收废铜废铁的,这样的很有可能烧。”至于原因,有商户悄悄透露:“现在很多东西我们收上来,却没有人再继续回收了,卖不出去就只能砸在手里,这样的东西比不了暂时跌价的,跌价的还可能涨价,或者还能瞅准时机出手少赔点儿,但确实没有人收的东西,再囤也没用,扔也没处扔,可不干脆就烧了嘛。”
在一家收购废铁的商户院子里,回收来的各种金属制品被整齐地堆放成墙垛的模样,院子里狭窄的空地边上,扔着两辆破自行车车架,空地中间,一小堆像垃圾一样的废品覆盖住了地面上黑色的燃烧过的痕迹。
小工厂关停使废铁滞销
这里的商户们不愿意谈烧废品的事,却很愿意聊废品回收价格大幅下跌的话题。有的人借此发牢骚,觉得“这营生没法干”,也有刚刚搬到院子里来经营一年两年的“新人”说,尽管赚得没去年多,却也还在坚持。
商户们普遍觉得,之所以有砸在手里卖不掉的货,是因为做再加工、再生产的废品需求量大幅下降。他们把废品回收行业的困顿现状,归因于目前在环保方面的系列举措,一些工厂的关停,更是他们眼中废品卖不出去的直接原因。
一位专营废铁回收的商户老板透露,从去年开始至今,废铁回收价格一直下跌:“掉得狠了,一直降价,反弹的也有,但都是大幅下降、小幅反弹,去年一吨钢材卖两千六七,今年两千。去年一年我赔了十多万,两块五六买的,一块八九卖的,可不赔嘛!去年,一个月能拉个十来吨(废铁),现在俩月都拉不了十吨。”
这位老板说,北京的废铁主要销往河北,“主要是钢厂,像唐山,现在治理污染,从我们这儿收上去的价儿都便宜,钢厂也不愿意收了,不光是河北,全国都这样,钢厂污染大,治污肯定得治钢厂啊。”
另外一位经营废铁回收的商户老板刘强(化名)如此理解由治污带来的回收价格下跌和废品积压:“原先钢厂多,需要的废铁也多,大厂、小厂都要原料,废品的价格就不容易往下落,现在小厂关的关、停的停,需要的废铁总量少了,大厂只要生产就会排污,所以也限制收购的量,他们要的数儿少,我们能给的数儿多,那价格就是他们说了算吧,这东西就是这样,一多起来就卖不上价儿了。”
“这不嘛,最近钢厂那边又落价儿了!”刘强透露,废铁从他们手里卖出之后,下一步就是被钢厂收购,每天,这个废品收购站里的商户们都能从“上线”口中得知最新的行情:“他们直接拉到钢厂去交货,是什么价儿,他们最先知道。”
说完,刘强压低声音说:“收铜线的、橡胶的,更惨,真的还不如直接烧了呢。”
废品收购业者的“辨证观点”
在从事废品收购的商户们眼中,为了治理环境污染而逐渐升级的环保措施让他们又爱又恨。有商户如此表达对治污的复杂心态:“我也愿意空气好、水好,但从去年开始,我觉着光折腾我们了,再这么下去没法干了,但废品没人回收都扔了,这就环保吗?这就没污染了吗?”
“有人烧废品,比方说把包着铜线的塑料皮剥下来留着铜线卖钱,把卖不出去的塑料啊橡胶啊烧了,这确实不对,确实有污染。”刘强一边抽着烟一边说着自己的“辨证观点”:“但我能理解,像光盘、电话机、鞋底,好多这种东西都没人收了,留着占地方,扔了是制造垃圾,烧了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
至于由此造成的刺鼻的浓烟和给周边住户造成的困扰,刘强觉得无可奈何:“来人查了,也有人被罚款了,可卖不出去的东西还是卖不出去啊!最近这一年多被关停的厂子里,据说有挺多是不合格的厂子,就是小厂,当初这些厂为什么能开起来?要是当初它们没开起来,可能也不会有这么多收废铁、废橡胶、废塑料的,当初不严管,现在污染严重了开始管,我们这群以前在家种地、现在进城倒腾废品的农民谁管?就应该全链条都规范化起来才对,我们这样的底层也不愿意自生自灭啊!”
刘强觉得,自己和同行们是整个行业链条的最底端,也是治污行动中利益受影响最大的群体。“我感觉破烂儿还得落价,现在治理环保治得太厉害了。”
另外一个底层群体也持续表达着他们的不满。在拉维小镇和其他周边社区,业主们的态度很明确,大气污染严重的当下,露天焚烧垃圾无论怎样都是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赵芸表示:“希望能彻底制止,到目前为止,我们拨打了环保、政府热线等所有能找到的举报电话,最后都是要转到城管执法那里,他们每次都去,去了之后制止、可能也罚款,但过了几天又开始烧,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J237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