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坐车,政府补贴,补着补着,一座养老院就补没了,一座医院就补进去了,您真的愿意吗?
北京地铁价格两块钱时代要结束了。笔者手里这张磨得褪色的“一卡通”,不多充点钱怕不行喽。要从情绪上说,难免有点“长安居、大不易”的感慨:可不,居家过日子,能省钱谁愿意多花啊。
然而,怎么看这事,还真不能从情绪到情绪。评价一项公共决策,还是要从公共影响看利弊。
不妨做个假设,如果不调价,还是两块钱,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好处很简单,大家省钱呗。
坏处,我先抛出个结论吧:还是两块钱,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改善。
地铁建造成本高,运行成本也高,票价低,本回不来,势必要求财政补贴。财政的钱是有定数的,补到地铁上的多,补到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院上的相对就少;补到坐车的人身上多,补到生活困难群体、需要兜底人群身上的相对就少。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题。
并非故作危言,可以看看数字:2012年,财政补公交就补了175个亿。公共交通补贴占民生支出的7.9%左右,比医疗卫生都高。而这个数,7年来年均增长19%!
形象点说吧,如此低价,补着补着,把该建的一座养老院就补没了,把一家医院也补没了。就这么些玉米面,贴了饼子就熬不了粥。这样的花法,民生支出的结构,合理吗?
还有更大的坏处:凡是享受了的便利、改善了的福利,上去了,就别想再下来,这种情绪化心理,有个名词叫“福利刚性”。这可是个大陷阱,好多国家都吃了大亏。政府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想给老百姓以实惠,财政状况好,挑担不吃力;可背上放不下,大家还一个劲让继续,这可麻烦了。要么隐形加税,增加企业负担,牺牲发展活力(这个办法,其实那些福利还是打你身上出);要么寅吃卯粮,把明天的发展资源先当今天的福利发了吧。“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这更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坑。
还有,我们真的省钱了吗?过于依靠政府补贴的交通,浪费和低效率难以避免。这就意味着,您为了要这两块多钱的暗补,恐怕要缴纳不止两块钱的税,何必呢?税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不好吗?
财政补贴民生,量力而行,并且花到刀刃上,才对大伙最好,您说呢?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14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