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导的首个二维码码制国际标准发布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协会(IEC)日前正式发布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ISO/IEC 20830:2021《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汉信码条码符号规范》。该国际标准是中国提出并主导制订的第一个二维码码制国际标准,是我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国际标准制修订领域的空白,彻底解决了我国二维码技术“卡脖子”的难题。
据了解,汉信码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码制,具有知识产权免费、支持任意语言编码、汉字信息编码能力超强、极强抗污损、抗畸变识读能力、识读速度快、信息密度高、信息容量大、纠错能力强等突出特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汉信码实现了我国二维码底层技术的后来居上,可在我国多个领域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为我国应用二维码技术提供了可靠的核心技术支撑。
早在2003年,为解决国际二维码垄断问题,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发起,意锐新创等机构响应,开始着手探索二维码的中国码制。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王越提出,码制的知识产权是非常重要的一笔财富,汉信码码制的开发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好在当时已经有了世界4个主要ISO国际标准的二维码算法引擎研发经验。
“在技术开发者眼中,各类码制就相当于不同的语种,而我们最希望的就是中国也能拥有自己的码制,所以就算过程再难也是值得的。”他表示,创作为最早参与到汉信码研发工作中的企业,深知汉信码从研发到国际标准落地过程的不易,经历了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推动汉信码成为国际标准,这一国际标准的成功发布也为中国其他“标准”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越说,“码制”的研发是编码标识技术的核心,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应用层面,还在于它为一系列的行业,乃至国家、政府级别的公共服务提供了信息采集技术标准。在国际通用的各种二维码码制中,汉信码不但在信息存储容量上保持在世界一流水平,同时具有汉字标识能力强、抗畸变、抗污损、信息容量大、密度高等特点。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的发布,是我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重要里程碑,是“国家标准走出去”战略的成功典范,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二维码技术领域中的话语权,为我国二维码技术发展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