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续写丝路新篇章】

大美陕西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人民网记者 何旭
2021年09月25日16:2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初秋的黄土高原,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位于我国内陆腹地的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曾经络绎不绝的商队从这里出发,串串驼铃声在历史上书写辉煌。如今的陕西,被时代赋予了新的目标和期望,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陕西以新发展理念和革命精神不断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陕西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9月23日起,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的“协同发展向西望 续写丝路新篇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陕西,聚焦陕西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方面的创新实践,全方位展现陕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成就。

文化地标拥有丰富新内涵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而西安这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而今带着强烈的历史印记为人们呈现出现代繁华。

大唐不夜城已是时下西安的网红景点。在阑珊的灯火中,游客在这里梦回长安。

“现在的大唐不夜城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游客和西安市民必游的打卡地。”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工作人员张豪介绍:“文旅融合是大唐不夜城一直在关注的事情。街区演出贯穿整个大唐不夜城。演出结合文化IP和美食,让网红美食、网红商铺和表演实现同步的发展。”

西安古城墙外护城河两岸风景。人民网记者 何旭摄

远望古城墙,仿佛梦回大唐。

飒爽英姿的大唐羽林卫、身着唐装的少女……从永宁门走进古城墙,青山绿水间,红砖灰瓦交相呼应,蒙蒙细雨中轻轻笼罩着的雾气让人仿佛瞬间穿越,进入繁华古都。

为了实现“让城墙活起来”的目标,景区聚焦多元需求,在演出、文创等方面加大创新和推广力度。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春介绍:“随着西安城墙自身综合发展的提升,其担负的城市服务功能也日渐凸显,从城市文化展示到文化产业聚集,从旅游集散到城市服务,西安城墙越来越多地承载起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使命与责任。”

永宁门的大唐羽林卫英姿飒爽。人民网记者 何旭摄

“《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是我们的特色演出,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以盛唐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演出。无数海内外元首、贵宾及游客通过它开启了无与伦比的古城文化之旅。”西安城墙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除了演出,“新春灯会”“博物馆奇妙夜”“上巳风筝节”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提升了西安城墙丰富的文化内涵,拉近了与游人之间的距离。

“我们总是会在城墙上参加各种活动,今天约着朋友来这里,下雨游客比较少,适合慢慢走慢慢看。”一名游客告诉记者。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古城古迹的创新赋能,让更多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对外释放出了中国魅力。西安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先锋城市,通过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文化IP产品,以讲好丝路文化故事为契机,进一步擦亮了文化强国的古城名片。

科学家底助力科技新发展

在新发展格局中规划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有哪些坚守和突破?把发展硬科技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的西安,不断培育新功能,依托资源优势,不断激发区域发展的新活力。

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讲解秦创原的内涵。人民网记者 何旭摄

陕西是科教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科教资源富集,创新综合实力雄厚。今年3月,陕西省委省政府设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而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在约半年的时间里,助力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

“研究科学技术需要静下心来。研究院不是生产型企业,而这样更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支持。人才的获得是我们在秦创原获得中最大的受益。”陕西省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院长、西安交大赵万华教授向记者介绍。据了解,该研究院以大规划、小切口为发展方向,将高端机床工具行业核心技术作为主要研发目标,解决机床行业“卡脖子”难题,以“技术链”架起了高校“创新链”与企业“生产链”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而这样的研究院,在西咸新区不止一家。

“曾经被韩国SDI垄断的柔性OLED封装胶水,经过企业与西安交大的研发,打破垄断,成功实现了进口材料的国产化。”西安斯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赵炎介绍。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规划图。人民网记者 何旭摄

在新材料技术、能源建设、计算机服务等多个领域,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融合,汇聚多所高校的人才与科研队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与高校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有很多。我们大量的前沿性、原创性的技术不仅来自企业的自主研发,还来自与高校的合作。”蓝晓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小军介绍,企业在与高校的合作中受益颇多。

据悉,为加大企业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支持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陕西推出《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到2025年,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财政投入达20亿元、设立子基金突破30支,全省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总规模突破200亿元。

绿水青山塑造宜居新景观

俯瞰西安世博园景色。人民网记者 何旭摄

位于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的西安世博园,园艺与建筑交相呼应,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景区。初秋时节,世博园秋意渐浓,河湖相衬,尽显西安的绿色之美。

以浐灞河、渭河、沣河已建成的堤顶路和S107环山旅游路为基础的“三河一山”绿道,是一条集骑行、步行、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慢行系统。

“在设计之初,我们就充分考虑游客的使用需求。以‘三河一山’绿道串联起8个文旅景点和6个公园景观,绿道旁设立服务驿站等设施,往返交通也十分便利,游客来到这里能够有很好的漫步体验。”该项目主管工程师李明月介绍。据了解,“三河一山”绿道起点广场是西安市“三河一山”绿道建设的重要组成和标志性项目,通过景观飘桥无障碍链接隋唐古灞桥遗址与世博园,营造古今文化交融区。

“三河一山”绿道起点广场。人民网记者 何旭摄

“我平常总会抽时间来这里跑步,周末的时候常常与家人一起在这里骑车休闲,这里多种的游乐设施和活动满足了全家人的文化需求,感觉很幸福。”游客彭先生说。

以绿色作为生态底色,宜居环境让人们点赞。沿着文化发展、科技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放眼三秦大地,是山川更绿,河水更清,是百姓鼓起来的钱袋子,是人们越过越红火的日子。

(责编:杨虞波罗、章斐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