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服务周到、保障有力 这些人在冬奥背后默默付出

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
2022年02月21日14:3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2月20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一流的比赛场馆设施,出色的组织服务工作,赢得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作为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赛时总部,奥林匹克(残奥)大家庭酒店是外方的运行调度指挥中心,也是奥林匹克及残奥大家庭客户群的主要驻地,在冬奥会赛时运行体系中扮演着极为特殊的角色。

在奥林匹克(残奥)大家庭酒店,工作人员奔忙的身影成为赛场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以细致入微的服务、尽职尽责的奉献,为冬奥会助力添彩。冬奥会赛事精彩纷呈,离不开运动员的奋勇拼搏,也同样离不开这些幕后人员的周到服务和精细保障。

大家庭里的“一把火”

2008年作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陈涛(左一)。来源:受访方供图

14年前,陈涛还是一名大二学生,在五棵松参与北京2008年志愿服务。14年后,他是两岁孩子的父亲,为北京冬奥会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助力。

“总是笑呵呵,就像一只火把燃烧将温暖带给大家”这是大家庭酒店运行团队大部分人对陈涛的最初印象。作为场馆运行副秘书长、综合办公室主任的陈涛直言很自豪,在统筹协调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国家会议中心一期二层办公室,陈涛终日处于忙碌之中,这里是奥林匹克(残奥)大家庭酒店赛时闭环外办公区,也是场馆指挥调度室所在的位置。统筹着场馆运行与通信、礼宾、遗产档案、残奥整合、风险管理业务领域。

同事们都称他为“陈劳模”,而他自己听到这个称号后又露出了腼腆微笑,淡淡说一句“除了我之外的人好多都是真正在防疫一线的医护,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才是真正的劳模”。

提起陈涛,来自外交学院的志愿者黄子祺一直记得他们共度除夕的细节,“除夕我和几位老师们在奥森集中办公地吃饺子、看春晚,夜里十一点多,陈主任突然接到任务,中途离开办公去了。即使是在大年夜这种时候,他为事业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

赛时工作是琐碎的,筹备工作是千头万绪的,但陈涛微笑的双眼,总是满怀热情,温和而又乐观。志愿者孙梦琦这样形容陈涛,“他永远像波涛一样澎湃在岗位上。”笑呵呵的背后,是他用乐观的态度诠释对这场冬奥盛会的付出与坚守。

回忆起陈涛的帮助,外交学院黄梓妍娓娓道来:“当时由于工作时间临时调动,班车问题无法解决,陈主任听说后,立马把我叫了过去,微笑着说,需要的话可以帮我们联系交通,找班车送我们回去,如果不行,就自己开车送我们回去”。

黄梓妍感慨地说:“我们志愿者们都还是学生,很多都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大型赛事的工作,工作上难免生疏,但陈主任总是面带微笑,细心耐心地关心着我们”。

大家庭里的“安全守护者”

在国家会议中心大家庭场馆,有这样一群“安全守护者”,日夜坚守在岗位,守护着冬奥。

1月初,大家庭场馆正式启用,他们24小时在中控室紧盯监控大屏,及时发现、指挥处理各类危及场馆安全的隐患;他们日行万步巡视闭环风险点,防范、杜绝各种破环行为发生,全力做到“措施方案先行,内外无缝联动,封控值守到位,誓保奥运成功”;他们每日对消防设备设施进行逐一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他们在闭环内外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他们日均疏导指挥各类车辆近270辆……

他们就是国家会议中心安保团队。这个团队共有79人,全部为男性。他们表面看起来像是糙汉子,工作起来却个个细致缜密。

冬奥前,他们对消防设备设施进行反复测试,并做过多次应急演练;他们科学设计闭环内外人员、物流进出流线,做到零交叉;他们密切配合大家庭场馆冬奥安保组完成人员及车辆证件的信息收集、制作和发放,确保人证、车证完全相符。

“我也是一名‘双奥人’,很荣幸能再次服务奥运盛会。我和同事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慎终如始,全方位、多维度的做好各项安保措施,为冬奥护航。”国家会议中心安保部负责人魏陆军如是说。

国家会议中心安保部负责人魏陆军。来源:受访方供图

“我的团队有的同事因为要在闭环内工作,冬奥结束之后还需要按照防疫进行隔离,大约得有三个月的时间顾不到家,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同事的家人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表示先大家后小家,她们会照顾好小家,让我们不要有后顾之忧。”团队中有9名同事参与过北京夏季奥运会服务保障工作,他们都很高兴能再次承担冬奥会的保障任务。

环内环外交接区记录本上,每一次交接时间、交接物品明细、交接人记录完整。他们以安全无小事,隐患零容忍的态度,细致和耐心的做好每项工作。就是这样一抹低调的藏蓝色,用赤诚与热爱,默默为冬奥盛会保驾护航。

大家庭里的“信息官”

“信息传递官”,同事们这样称呼来自国家会议中心协调部的他们。作为外联组成员,承担着冬奥保障最前沿信息的落地分配及任务协调。

团队负责人史红玉是一名90后,她带领团队与外方国际奥委会团队和中方大家庭酒店团队的各领域对接,全会期间有任何会议服务、餐饮保障等需求,不论何时、何地,外联团队都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在她的眼里,这个任务艰巨而光荣。

作为全会会场,国家会议中心从2021年下半年就开始紧张筹备。外联团队与中、外筹备组织密集对接,通过邮件、电话、微信、现场沟通等多种形式,给国际奥委会提供场地使用、餐饮服务、会务服务等专业建议。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外联团队编制了《工作倒排计划》《会场需求表》《全会服务需求表》《中外方餐饮信息表》《施工交接清单》《问题清单》等多个工作表单,方便多人协同办公的同时及时发现沟通盲点和信息交叉点,不断优化工作流程。

2022年元旦刚过,史红玉和团队正式进入闭环。随着外方工作人员进驻会场,外联团队根据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各项任务单。

其中,餐饮需求变化最大:茶歇菜单调整了11次、全会自助菜单调整了5次、外方搭建技术人员自助餐调整了8次、商务中心零售菜单调整了6次……

1月13日,全会餐饮负责人抵达北京后,第一时间将象征“友谊”的小礼物赠送给外联组工作人员作为感谢。这份“感谢”是对她们工作的肯定与称赞。

全会会时上台和休会1小时全场翻台消毒清洁需求,自助午餐及全天茶歇服务需求,中外方各个办公间摆台形式、启用日期,武警住宿需求等庞杂信息,每一项任务需求她们都做到了及时、精准、有效传递。因为很多需求都是临时增加或者改变,而且对接单位繁多,所以外联团队24小时待命,已经连续60多天无休。

“与盛会同行,与家国同在,能够参与冬奥保障是我们莫大的荣誉。我们在做好现阶段冬奥会保障工作的同时,还在及时跟进冬残奥会的工作任务和相关服务需求,特别是要明确冬奥会与冬残奥之间11天转换期的各项具体工作,做到有序衔接平稳过渡,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史红玉说,这是发自外联团队的心声。

(责编:乔业琼、高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