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技赋能 守护大国粮仓
日前,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提出要从加强智能粮库建设,促进人防技防相结合,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等方面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农产品需求量庞大,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更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为应对面临的挑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要贯彻落实“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这个重要任务。
“科技赋能”已成为我国“三农”工作和“粮安工程”的重要标签。粮食安全涉及到生产、收购、加工、储藏、销售等全产业链,既涉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对软件技术等专业能力要求,应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加大绿色科技储粮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支持节粮减损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应用,实现粮食仓储和监管的智能化升级,筑牢粮食安全底座。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在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赋能粮食产业时表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聚焦“数字粮储”建设,进一步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的产、购、储、加、销深度融合,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建设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安全中心,推动数据赋能粮食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具体而言,整合共享粮食产业链数据,推动播种、气象、产量、病虫害等相关生产领域数据共享共用;建设数字粮库升级版,重点提升数字化收购和智能化仓储水平;推动粮食加工数字化升级,推进加工企业上云、上链、上平台;推动粮食交易智能化,要完善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的功能,构建统一粮食物流平台,打通粮食交易、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全过程数据通道,加快粮食产业数字化转型。
“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动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钱毅表示。日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专门用了一篇部署“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出要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以中储粮为例,通过数字化全面转型升级,在全国近千家直属企业累计部署了数百万个温度传感器、近10万个视频监控,接入了超千台地磅,建成了国内粮食行业最大的一张物联网,实时掌握粮食库存、质量和粮情状态。同时,将AI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促进监管由“人防”向“技防”升级,用数字技术守护“大国粮仓”。
据悉,目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各省粮食主管部门以及中粮集团等大型粮食央企,鲁粮集团、吉林储备粮、上海良友集团等粮油企业在内的数万家单位已实现数字化转型。承建单位浪潮云ERP表示,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智慧粮食解决方案。提供智慧种植、智能收储、智能粮库、智能加工、在线交易、惠农平台等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实现绿色安全储运、促进粮食节约减损、维护粮食产业安全。围绕“粮食大数据”塑造实时感知与专家决策能力,面向粮食储备、粮食购销和流通消费构筑安全动态监管平台、产业调控平台、应急保障平台和质量追溯平台,创新粮权监管方式、促进粮企健康经营、服务基本民生保障、实现安全健康消费。以数字赋能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更为先进、高效、安全的大国粮食安全数字保障体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