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普通美式期权、亚式期权
五方面举措助市场主体管理外汇风险

本报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邱海峰)国家外汇管理局20日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有关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五方面举措,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发展与开放,更好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管理外汇风险。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双向波动已成为常态。有效管理外汇风险是各类市场主体稳健经营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内外市场的普遍实践。近年来,外汇局紧紧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深化国内外汇市场发展、改革与开放,不断满足市场主体需求,在丰富交易工具、扩大参与主体、完善基础设施、改进市场监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我国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量36.9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3倍。“为进一步提升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支持市场主体更好管理汇率风险,外汇局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发布了《通知》。”王春英说。
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强服务实体经济外汇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充分响应企业对外汇服务的需求。截至2021年末,国内外汇市场已有124家银行具有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业务资格,涵盖全国各地大中小型和中外资各类银行。《通知》提出持续引导客户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坚持实需原则灵活展业,持续提升基层机构服务能力。
丰富人民币对外汇衍生产品类型,新增普通美式期权、亚式期权。目前,国内外汇市场已形成涵盖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普通欧式期权及其组合)的衍生品产品体系,2021年交易量22.6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6.5倍,为市场主体管理外汇风险提供了重要支持。其中,期权已成为企业使用较多的一种外汇套保工具。外汇局将根据市场需求,继续稳步推动国内外汇市场产品创新。
完善银企服务平台,提升外汇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支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完善银企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电子化多银行询价、交易和全流程管理,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便利企业外汇交易和风险管理。
扩大合作办理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业务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外汇风险管理。2010年,外汇局推出合作远期结售汇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与具备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业务资格且展业条件较好的金融机构合作为客户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通知》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增加合作办理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优化市场准入和业务管理。
支持银行完善自身外汇风险管理,允许银行基于实需原则办理自身项下汇率敞口套保。银行作为一类市场主体,开展外汇业务、跨境投融资时也可能产生外汇敞口。《通知》明确银行对于自身项下黄金进口、利润、资本金(营运资金,政策性注资除外)、直接投资等几类常见业务形成的外汇敞口,可按照实需原则运用人民币对外汇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近年来,外汇局多措并举积极支持企业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包括深化外汇市场发展,增加政策供给和保障;加强市场宣传和培育,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完善汇率风险内部管理机制;引导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王春英说,今年一季度,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品的规模同比增长29%,外汇套保比率较2021年全年提高4.2个百分点。下一步,外汇局将积极支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中证协发布《证券行业诚信准则》《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
-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王震)中国证券业协会20日发布《证券行业诚信准则》及《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分别于发布之日和2022年9月1日起生效。 中国证券业协会指出,信用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各类市场主体只有基于信用才能在资本市场赖以生存。…
- 证监会修订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 稳步推进货银对付改革
-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王震)据证监会网站消息,为稳步推进货银对付改革,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修订后的《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2年6月20日起施行。 《办法》修订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与2020年3月施行的《证券法》新增和修订的涉及证券登记结算业务的条款做好衔接,将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的登记结算纳入适用范围、细化明确中央对手方职责等;二是为落实货银对付改革关于制定修改配套规则的安排,规定结算参与人足额交付资金前证券打标识相关安排,明确交收违约处理程序等,做好改革的法律保障工作;三是对近年来沪深港通、沪伦通、存托凭证等资本市场重大改革涉及证券登记结算业务的内容进行适应性调整。…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