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疫情不改开放决心

面对疫情冲击,上海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帮助外向型企业“稳链”的同时,也稳定信心。
口岸货运逐步回升
5月初,搭载43个集装箱、价值1000多万美元有色金属原材料的“中欧班列—上海号”从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运抵上海闵行站,这是“中欧班列—上海号”(阿腾科里—上海)回程班列首列。
此次回程班列的顺利开通,标志着“中欧班列—上海号”新增了一条国际货运通道,由此,“中欧班列—上海号”实现了中欧线、中俄线、中亚线的全覆盖。而伴随着上海和长三角的复工复产提速,中欧班列在月底前还有望实现出口班列的发车。
班列运营方上海东方丝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下,企业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基础上开发了“中欧班列一站式服务平台”,4月中旬顺利上线了资讯专窗和作业专窗。随着海关、铁路等数据的对接,平台将为相关贸易企业、代理企业、物流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疫情下,海运和空运同样不停歇。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港集装箱单日吞吐量已达11.9万标准箱;5月1日至14日,浦东机场日均保障货运航班123架次,日均货运量5500吨以上,比4月同期分别提高了42.41%和72.88%。
15日,装载着4000多辆特斯拉电动汽车的滚装船从上海南港码头出发,驶往比利时,这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复工复产之后的第二批整船电动汽车出口。
上海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4月下旬以来,上海口岸货运量和外贸进出口总值逐渐企稳、逐步回升。5月上半月上海口岸的进出口监测货值为1886亿元,环比增长17%。
多方携手,集合创新
疫情下,进出口“不断链”,离不开多方“集合创新”。
光伏组件、家纺、办公家具、汽车零配件、冰箱……上海芦潮港中心站内,货车来来往往,即使疫情期间也没有停顿。这里进出的集装箱大部分与进出口业务有关,进出口物资在芦潮港中心站集结,通过铁路和港口快速流通,实现了内地货物快速出海、海运进口货物快速运抵内陆地区,为上海和长三角企业的复工复产提供了保障。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最新统计显示,4月,芦潮港中心站海铁联运集装箱运量突破5万标准箱,创单月最高纪录。
上海海关副关长柳波表示,对于因近期疫情产生的通关单证和货物积压,上海海关将打造“线上报关大厅”,增设“在线业务受理窗口”,加快各项业务办理;全面推行通关全程可视化,提供理货、申报、查验、放行等信息查询,帮助企业合理安排通关计划;扩大电子证书的适用范围,企业可凭电子证书进入港区外的中转消杀库,加快冷藏集装箱疏港速度,进一步保障口岸集疏运功能畅通。
外资依然青睐
20日,位于浦东新区的前滩太古里重新开始线下营业模式,这是上海市中心首批重新线下营业的购物中心之一。昔客堡(Shake Shack)、星巴克等外资品牌餐厅采用“无接触”服务,顾客可以通过点单码预先点餐并选择到店自提。
疫情下,外资企业依然青睐上海,看中的正是这里的国际贸易中心开放成色。
18日,2022年进博会参展商代表线上交流会举办,数十家进博会参展商联盟的外资企业纷纷在云端表达了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进博会参展商联盟轮值主席单位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企业事务与公众联动官兰珍珍说,2022年,参展商联盟将围绕外拓“朋友圈”、共建“生态圈”和破圈融合发展发力,通过15个专业委员会开展一系列政商对话、产学赋能、社会聚焦等活动,探索行业改革创新路径,助力扩大进博会影响力、吸引力。
“进博局坚持疫情防控和筹备工作两手抓,扎实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介绍,目前,企业商业展的签约面积占规划面积的70%多,签约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超过240家,这充分体现了广大参展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和信心。疫情下,进博局累计公布了两批参展商名单和三批采购需求,方便展客商提早对接,还正式启动接受专业观众报名,按照展区项下的专区和板块,精准邀请行业采购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中证协发布《证券行业诚信准则》《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
-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王震)中国证券业协会20日发布《证券行业诚信准则》及《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分别于发布之日和2022年9月1日起生效。 中国证券业协会指出,信用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各类市场主体只有基于信用才能在资本市场赖以生存。…
- 证监会修订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 稳步推进货银对付改革
-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王震)据证监会网站消息,为稳步推进货银对付改革,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修订后的《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2年6月20日起施行。 《办法》修订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与2020年3月施行的《证券法》新增和修订的涉及证券登记结算业务的条款做好衔接,将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的登记结算纳入适用范围、细化明确中央对手方职责等;二是为落实货银对付改革关于制定修改配套规则的安排,规定结算参与人足额交付资金前证券打标识相关安排,明确交收违约处理程序等,做好改革的法律保障工作;三是对近年来沪深港通、沪伦通、存托凭证等资本市场重大改革涉及证券登记结算业务的内容进行适应性调整。…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