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安澜】小浪底水利枢纽: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中国青年网洛阳9月15日电(张香丽 记者 王文坛)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它控制着黄河92%的流域面积、91%的径流量和近100%的泥沙,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不仅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杰作之一。
9月14日,“黄河安澜”采访团走进河南省洛阳市,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一睹世纪工程的壮观。
小浪底调水调沙。资料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之河。黄河径流泥沙含量世界居首,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上,形成地上悬河,每当汛期来临或突发洪水,极易决溢改道。
195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进驻小浪底坝址开展勘探和测量。历经30多年的勘探设计和论证研究,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始前期工程建设。赶工截流、下闸蓄水、20万人移民动迁……经过数十年的奋斗,2009年4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小浪底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迫,地质条件复杂,运用要求严格。尤其是存在着工程泥沙问题,以及坝址软弱泥化夹层、左岸单薄分水岭、顺河大断裂、右岸倾倒变形体等工程地质难题,更加大了工程的施工难度。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施工人员积极引进、应用、创造了新的设计、施工技术,成功完成了这一工程的建设,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最值得称道的是,在不足1平方千米的单面山体内,上下左右、纵横交错地开挖出了108个洞室,构建了当时世界上地下洞群最密集的水利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全景。资料图
人工“清洗”黄河,是小浪底凝聚中国智慧的创举。黄河调水调沙从2002年开始,借助自然的力量,依靠大型水库的人工调节,通过调控水库泄水,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随河水一起,适时送入大海、冲刷河床,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让地上悬河不再抬高,增大黄河干流主槽的行洪能力。这项“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技术,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建成至今,小浪底水利枢纽已先后有效应对2003年黄河“华西秋汛”洪水,2005年和2011年秋季黄河中游洪水,2012年、2018年和2019年全汛期流域洪水等。
小浪底水利枢纽打破了“河淤堤高,人沙赛跑”的险局。小浪底与黄河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能有效缓解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可滞拦上游泥沙78亿吨,使黄河下游河道的河床在近20年时间里,都不会因为堆积的泥沙而抬高,从而为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和下游河道治理创造了20年的宝贵时间;利用人造洪峰,冲击下游河道的泥沙,起到稳定河道作用,黄河也变得越来越安全。
小浪底水利枢纽。资料图
不仅如此,该工程投入运营以来,在流域机构的科学调度下,基本保证了黄河下游不再发生断流现象,有效改善了下游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小浪底水库利用调蓄水量实施引黄济津、引黄济青、引黄济淀,实现黄河跨流域调水,提高了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的用水保障率。
以往谈之色变的汛期,如今已成为这里的一张“金名片”。小浪底调水调沙时,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大浪滔天,巨瀑飞泻,生动呈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观,由此应运而生的中原看海——黄河小浪底观瀑活动也盛况空前,吸引着不远万里而来的游客。水库蓄水后在大坝上游所形成的浩渺水面、曲折河巷与雄伟山势竞相生辉,构成了“北国山水好风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